文化昭阳

地震(散文)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2-14 09:48  作者:杨琼  责任编辑:

 

地震原本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现象。

按《现代汉语词典》通俗而简单的解释,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震动,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 和构造地震三种,俗称地动。我们还可以很童话地想象地动的原因:大地皱眉或眨了眨眼,大地一声长叹,大地的心“咯登”了一下。一切就这么简单。可是,这平常的自然现象,却在一瞬间,让人难以适从。它让人惶恐,让人无奈,让人想到了某个特殊年代高呼“人定胜天”的荒唐,让人想到了人类原本是如此如此的渺小,沧海一粒栗,需要千年才是一片田,一片海,而顷刻间,千年的轮回,却可以灰飞烟灭。

地震是对人灵魂的拷问和洗礼。

大地一次轻微或剧烈的颤抖,一下子照见了我们平常习以为常或以为远离的东西,比如名利,比如生死。地震来临时,不分白天,也不分黑夜,眨眼之间,地动山摇。轻微也好,剧烈也罢,无一例外,醒着的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跑、逃。逃离危险,人最本能的反应。倘若是震动几秒后,人们从房子里跑出来,忙乱中,总有人忘不了带证件,带存折,带金银首饰,带一切可以带而且活着时必需的东西。十多年前,我们遭遇过一次地震。那是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忽然之间,地抖起来了。同宿舍的室友,有一个是体育委员,也第一个反应过来,从床上一跃而下,大喊地震了,冲出门外,我也赶快起身跑,惊慌之中还不忘抓起桌的眼镜。冲出门外,听见在女生宿舍二楼办公的一位老师大声说:“同学们不要挤,不要跑”,不过等我跑下楼时,我看见这位身材高大的老师早已稳稳地穿过拥挤的学生站到了楼外的空地上。从那时直,我对这位仪表堂堂的教师有了一种滑稽剧的感觉。地震的当晚,学校通知说不要在宿舍里,全校师生,大多数聚集在足球场上。昭通的秋天,晚上很凉,看见天上星星闪烁,遥远而冷漠,坐在球场上,又冷又怕。这时,看见一个挺着个油肚的男人,抱了一台电视机,很费力地走到球场上,那个时候,彩电不算普及,大彩电更少,那台21寸的彩电,和那人腆着的油肚,在地震的夜晚,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里。那个夜晚,另一间宿舍的一位美人儿,抖抖嗦嗦,接受了一位男生的温暖的拥抱。第二天,她的一位在异乡求学的异性朋友发了电报给她,对于满怀深情厚意的慰问电,这美人儿说了一句大实话:“远水救不了近火,有危险时,浪漫的恋爱起什么作用?”

若干年后,当那场地震几乎被我忘却时,我又连续碰到了三次地震,我们习惯用阿拉伯数字记住重大事件,于是,除了一些我们已经记得的诸如“八月十五”“大年三十”“二月十四”等数字外,我们的生活又和“11•15”、“11•26”、“8•10”息息相关。

平日里,总觉得活得累了,活得烦了,每天循规蹈矩地上班下班或加班,每天洗衣做饭跑菜市场,每天有不高兴或高兴的事,平淡,乏味,情绪低落时还觉得活着没劲儿。盘算贷款几时还完,盘算工资如何分配,盘算如何把计算机混过关,盘算咋个调个好单位,咋个写好文章获个奖,诸如此类,看惯了人事繁芜,经历了点小风小雨,似乎心态平和了,宁静了,淡泊了。可是,当房子左右摇晃,呼呼直响时,我发现我是如此的恐惧。抱紧了女儿冲下楼,想起这样没拿,那样没带, 两手空空便觉毫无依靠,又把女儿交给邻居抱着,三步并着两步,冲上五楼,拿女儿的外衣,拿工资本,拿从庙里请的平安护身符,然后慌慌张张跑下楼。大人都神色慌张,只有孩子们兴高采烈。女儿甚至很有兴致地看着月亮,然后说:“妈妈,我要抱月亮” 。那一刻,我发现,活着是多么好,每天平平安安地上班是多么好。那一刻,我发现,我们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东西让我们恐惧灾难来临。

听朋友说,地震后,有许多人晚上到火车站连接线避震。有人开了卧铺车到连线,10元一人,开起了临时旅馆。也有人就想起7•14洪灾那年,有机灵人,背人涉水而过,5元一人,想想人类也很可怜,不知生死是几时,但着,就得为生计着想。

有一天下午,到地震灾区去采访。看见那些灾民,在震坏的房屋旁,依然像平常一样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很坦然,没事一般,采烟,烤烟,维修烤烟房,搭账篷,不管生活秩序如何改变,生活的脚步并不因此停下来。他们没功夫去想生死和名列,他们只需要实实在在地活着。

可是,每一个生命,其实是一样地渺小和脆弱,在无力抗拒的灾难前,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只是,仍然担心,大地哪天对一切的罪恶很厌烦时,它会一阵阵寒颤,一声声长叹。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