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12-05 11:12 作者:δ֪ 责任编辑:
张希鲁原名连懋,号西楼,以字行。1900年出生于昭通一个清贫、寒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兄弟姐妹8人,先生行六。到9岁,张希鲁才获得读书机会,到周品三先生开设的私塾读书。18岁考入省立第二中学。翌年,父亲、母亲、长兄相继病殁,被迫休学。两年后,在同学的资助下,21岁的张希鲁才又复学成了省立二中的学生,并于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陆大学第一班文史专业。1930年张希鲁回到昭通,任教省立二中和昭通女师。1979年1月25日中午,著名的文物收藏家、考古学家张希鲁先生病逝,享年79岁。1985年12月,由先生的挚友浦汉英教授编选的《西楼文选》由昭通行署文化局印行。这是先生存世的唯一一部文集。
包鸣泉先生是昭通地区享有盛誉的教育家,书法家。包鸣泉精干书法、篆刻,造诣极深厚。书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树一帜。用笔道劲,笔力飘逸、洒脱,于规矩中别具新意。其成就影响,遍及西南各省,作品曾在成都、贵阳、昆明、思茅等地展出,受到书法界的好评。篆刻以汉印为宗,上溯史藉,兼参隶意,沉雄朴厚。在书法教学上,主张“专工一家,博采众长”。1983年11月12日,包鸣泉援笔书录陈毅诗:“黄昏细雨入不寐,夤夜隔窗数
谢饮涧先生1906年出生于古城昭通。早岁,师从名师习画。少长,复攻书法;中年后,潜心于乡柞文物的护藏与考鉴,至晚年孜孜以究汉。唐遗器。在书法、金石、考古、师范教育等几方面都留下了世所瞩目的成就。l997年4月12日7时30分,云南省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师范教育家、省二届三届人大代表、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谢饮涧先生磕然仙逝,享寿92岁。谢饮涧先生是云南现代考古学界的翘楚。
陈守仁名正荣,字守仁,以字行。1899年出生于昭通县一个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幼年,随父迁至彝良牛街居住。1913年考人昭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红岩陇氏私立小学、牛街两级小学、角奎小学任教。1920年到昆明谋事,在省建设厅垦务委员会任过职,办过面粉厂、碾米厂,也曾自制除虫药水和蚊烟香出售。陈守仁从小酷爱书法、绘画,所画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各种书体均有相当造诣,尤擅长于雕刻。1964年起,陈守仁在双目近于失明的困难条件下,创作并完成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4位领袖的象牙微雕字组像。这4幅字组像完全以刻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献组成。如《毛主席画像》是在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象牙面上,清晰精细地刻现出毛泽东的形象。画像系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改造我们的学习》两篇文章组成,共约26000多字,字体刚劲流畅,行行工整,字字秀丽,布局章法得体,画像亲切动人,其功底深厚,技艺精湛。1980年5月24日,陈守仁病逝于昆明。其存世的微雕作品还有《伟大的会见――毛主席和赫鲁晓夫握手》、《在游行队伍中,抬着毛主席像》、《红旗》、《龙门》、《石林》、《大观楼》、《金马坊》等。建国前的作品多己被私人收藏,有的已流落国外。建国后的作品,大部分由政府收藏、保存下来,是工艺美术的传世瑰宝。
龙志桢,女,彝族,昭通炎山乡松乐村营盘人,龙云胞妹,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对家乡贫寒之人,及婚丧嫁娶求学无助之人,都热心给予帮助,被人们称为“龙姑太”,创办昭通第一所幼儿园女子小学(今昭四小)。常年捐资300镍洋做经费,1928年龙云捐款创设了昭通十县联合女子小学,学校所需经费,由龙志桢负责捐助,后又独立创设了炎山及簸箕湾两所小学,为发展地方的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1930年前,炎山乡无商铺街子,当地人生活极为不便,为发展家乡经济,她首在金阳灯厂设街子,定农历三、六、九为街期,有商铺十多家,制定了保护来往客商安全的措施,设公平称、量具等,鼓励群众赶街做买卖,活跃农村经济。
张守玉,女,汉族,昭通南顺城人。1912年进入昭通女子小学校读书,后考入女子师范班,毕业后成为昭通第一批教师。20年代初,昭通开始宣传男女平等,在元宝山召开大会,她第一个走上讲台宣讲男女平等。回家后即将辫子剪掉,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反对包办婚姻,主动向法院起诉,与其夫离婚。她排除各种阻力,孤身一人前往昆明,考入昆明政法学堂学习法律,“誓必为女子闯出一条光明大道,为后来者得享受男女平等之幸福”。1945年,云南举行首届省参议员选举,张守玉参加竞选,中共昭通地下党支持她竞选,发表《告昭通同胞书》宣传她的品质和才干,号召昭通人选举张守玉。她当选后与进步势力一致,反对中央政府征兵、征税、征粮,反对中央军进驻云南,声援学生运动,接受中央党员李德仁的委托,配合中共地下组织争取国民党新编24师师长龙绳祖拒绝北上打内战,将24师解散。在危机时刻保护地下党员李长猛,躲避特务追捕,将李藏在家中直到安全转移。“一二.一”学生运动爆发,她拿出一大笔钱捐给学生会,四处奔走。为支持学生运动募捐,国民党99整肃中,张守玉因窝藏匪谍罪被逮捕关押,在狱中敌人追问中共人员情况,她坚贞不屈,只字未吐。1950年回到昭通,主动派人下乡减租退押,1953年当选人大代表,由于她对党忠心耿耿,直言不讳,爱提意见,1957年被打成右派,长期受迫害,直到1979年才得到彻底纠正,恢复名誉,曾任昭通县政协副主席等职。
马明伦,回族,昭通县八仙营人。自幼在家学阿文,1882年,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寻师学习。1898年学成返昭,任八仙营清真寺教长,开办阿文学校,同时担任昭通县内36个清真寺的教长,历时40年。1912年政府下令禁止妇女缠足,昭通县部份回族群众抵制此项改革,县城成立“天足会”,各区设分会,马明伦任东区分会会长,积极向回族群众宣传不缠足的好处,说:妇女缠足不符合穆斯林教规,既不卫生又损健康,鞋尖脚小影响劳动。在他的宣传下,回族妇女渐醒悟,不再缠足。1944年马明伦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彭勤先生,汉族,昭通青岗岭人。从小习武,刻苦练功。1918年在广州考入粤滇军干部学校,1924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9期,毕业后任滇军98师警卫连长。1938年调60军1080团任营长,同年北上抗日,血战台儿庄,在战斗中曾代理1080团团长。后因腿部受伤,经治疗后回昭通养伤。他为人耿直,疾恶如仇,痛恨贪官污吏,常为人民疾苦冤屈鸣不平,多次找伪专员王凤瑞讲理,扬言要痛打王凤瑞,王闻风丧胆,不敢轻易出门。为方便行人过河,捐出台儿庄战役伤残金及私田20亩,集资修造靖安大桥,大桥至今仍在使用。解放后,曾任第三届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昭通人爱称“彭疯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