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传统节日成为“空壳”

来源:cctv.com  更新时间:2006-06-15 16:22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就买点粽子吃吃吧。”当被问及端午节怎么过时,身边的许多人都这样回答。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这些传统端午节原有的内容已走进人们的回忆,有的甚至只在书上才有记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在平时也很常见,端午节连吃粽子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北京出租车司机秋红说。很多年轻人都和秋红有着同样的感觉,“端午节”好像只是一个专有名词,过节的仪式感已经消失。如何过端午节?为什么过端午节?对这些问题人们越来越淡漠。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说:“端午节是我国农耕社会的产物,由于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民间文化存在的土壤在慢慢消失,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在一点点被割裂剥离。”但他认为,传统节日作为祖先创造的民间文化载体,应该得到保护,并且还要尽量保全它的文化要素,不要让传统节日成为一个“空壳”。

宋兆麟认为,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几大要素:纪念某个历史人物或者神灵;有特殊的娱乐活动,人们能有一定时间的休整;有特定的饮食,是人们改善生活的机会;有不同的符号和装饰,有不同的代表意义。

宋兆麟说,人们一般认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实端午节首先是一个自然时令节日,后来才被人们增加了爱国的人文内涵。端午节的很多活动很早就有,如春秋时期的铜器上就刻有赛龙舟的图案,它可能是人们插秧后的一种放松和调整。挂艾草、采药、驱五毒等也都与自然时令有关,因为端午节时春天已过,夏天来临,大地完全复苏,许多病毒也随之活跃,这些形式和活动都是为了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

“端午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两千年的发展变化中不断积淀起来的,我国各地的端午节有着不同的类型。”宋兆麟说,湖南湖北等地主要是纪念屈原,江浙一带则主要纪念伍子胥。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