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5-12-17 11:25 作者:虎伶俐 蒋德玉 责任编辑: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到2030年,中心城市昭阳片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70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基本形成自然、绿色、现代、宜居的生态大城市”的远景目标,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并严格按照“优先推进北部新区、有序发展南部片区、提升改造老旧城区”战略部署和“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着力强化城市规划意识,强势推进城市开发建设,狠抓城市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
焕然一新的迎丰路
检查停车场硬化情况
建设中的太平24号安置点
美丽的城市绿化带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始终坚持以规划为统领,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力加快市政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市形象和品位有效提升。
按照“优先推进北部新区、有序发展南部片区、提升改造老城区”发展要求,昭阳区结合实际制定了“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7年,力争昭通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达4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45%以上。围绕这一目标,昭阳区切实加大项目储备、推介、引资和建设力度,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处及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工作组,分别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守在工地,盯在现场,一线指挥,挂图作战,使省耕山水、棚户区改造、温泉公园建设、世行贷款环境建设工程、职教园区、昭阳国际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得以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昭通中心城市在建、拟建项目达150个、总投资约500亿元。随着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开展,我区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截至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9.95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3.01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到38.02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13.86万人;城镇化率为43.64%,比“十一五”末提高14.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率达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人均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城市道路总长146.5公里,用水普及率达96.7%,燃气普及率达66.4%,污水处理率达95.4%,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率达100%。
“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特点。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3.7亿元,先后完成二环路、迎宾大道、珠海大道、蒙泉大道、花果路、国学路等道路建设,基本形成城区二环;建成北部新区大关路、水富路、永善路等5条道路,基本形成“九纵六横”骨干路网;提升改造完成金鹰大道、花果路、团结路东延线等多条道路,道路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建成望海公园、箭道广场、辕门口广场、抚镇门广场等公园和广场并投入使用,为群众提供了休闲游乐健身佳所;积极推进世行贷款昭通中心城市环境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699.52万元(其中供水子项目3261.39万元,污水子项目1589.12万元,河道子项目14849.01万元);有序推进昭通立交、南北立交及G356线等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建设,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全区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安居圆梦,幸福感骤升。“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约145亿元,争取到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50.8亿元,将失地和拆迁农民安置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棚户区改造、改善民生相结合,计划改造3万户、安置近10万人,其中规划安置点9个、新建安置房1.6万套、安置5万余人,现已实现到位资金48.3亿元,启动安置点建设6个,完成投资12亿元。截止目前,我区约15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已顺利落地,一期太平24号安置点、龙泉7号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二期、三期多个安置点项目陆续启动建设,中心城市较为突出的征地拆迁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龙泉花园、盛世水岸、紫光小区、龙韵雅苑、温泉泰鹤城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盘,御峰云府、昭阳国际城、荷花帝斯等规模较大的一批房地产项目正抓紧推进,预计2015年末,4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可完成投资43亿元;全区二手房交易市场已放开,房产转让登记面积14.8万平方米;全区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共33745套181.73万平方米,总投资50.54亿元,在建和拟建的城镇保障性住房13500套,现已分配入住8002套,即将分配10000套。
我区还紧紧围绕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和背街背巷以及道路硬化等,全力提升城市各项配套功能,集中精力开展了市场、交通等一系列专项整治,着力实施城区部分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了道路指示系统、道路标示标牌、环卫配套设施等;大力实施“亮化”工程,截至目前,我区城市照明设施亮灯率达到90%以上,城区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开展绿地系统建设,大力增加广场绿化、道路市政绿化和水系绿化,丰富城区绿色斑块和廊道,目前全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绿化植物有乔木品种40余种、灌木品种20余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4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整个城市充满了无限活力和魅力。
理顺体制强化管理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区积极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设立了三城办执法分局,招聘了城管专职人员230人,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把住建、园林、交通、交警等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权下划三城办,实行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形成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城市管理机制。与此同时,我区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以治理脏、乱、差、灰、堵为核心,以市场、交通、环卫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建筑秩序、交通秩序、营运秩序、校园周边秩序、“两违”、市民素质提升等方面专项整治,城市人居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一是依法开展“两违”整治。按照“冻结存量、杜绝增量、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尊重历史、注重现实、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全方位推进“两违”整治,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全区共整合资金8.8亿元,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35.59万平方米,为城市建设发展清扫了障碍。二是大力实施城市深度保洁。全面推行环卫市场化,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了3家保洁公司,通过同业比选、一年一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保洁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已纳入市场化保洁范围的城区面积达46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内安置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区域36条道路清扫保洁,新增保洁面积52.88万平方米;北部新区7条主次道路和昭鲁快捷通道道路的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作业,面积74.42万平方米。深度保洁下的昭阳城区,车行道、人行道、街道整洁干净,垃圾得到及时清运,树木枝青叶亮。三是全力截断城市污染源。我区实行专项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通过设岗检查,持续加大对进出城市的物流、建筑垃圾、散装物料运输、水泥罐车的监管,切实截断散装物料运输污染源;督促城区各类停车场进行硬化处理,确保停车场进出车辆不给道路带来污染,切实截断停车场污染源;督促各建筑工地强化施工管理,规范美化施工围挡、围墙,严格执行建设工地渣土运输管理规定,确保渣土运输车辆覆盖出场、净化出场,从源头上避免工程渣土运输车辆抛、撒、滴、漏现象,切实截断建筑工地污染源;全面排查城区道路连接线污染源,不断加大城区泥土道路硬化,切实截断城区道路连接点污染源;通过“两河”治理,铺设联通污水管网,收集河道周边直排进河道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并通过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完善管网铺设,堵截废水污染源,切实截断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源。四是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创建美丽昭阳为目标,以路段分包责任制为载体,以户为基础,以单位、企业和小区为重点,以社区居民小组为主体,建立完善中心城市环境卫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层层召开推进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及责任制,确保整个城市干净整洁。五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秩序整治。结合城市规划尽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共服务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停车场地(位),并制作安装规范醒目的警示、提示标识,引导市民规范停放,同时加大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联合执法力度,对在人行道、公园、步行街、城市街道等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重处重罚。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治,根据服务半径,结合城市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汽车(摩托车)修理厂、菜市场、夜宵市场等,划行规市、归行入市。六是全面修复破损设施。对城区范围内所有绿化范围进行排查,加大补植、补造力度,确保已绿化范围完整无缺,对城区所有破损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修复。2013年以来,全区更换环卫设施累计投入资金703万元,路灯更换、道路修复等市政设施维护累计投入资金906万元,补植补造、浇灌等绿化管护计投入资金550万元。七是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积极组织开展舆论宣传活动、文明行为“四走进”、新闻主题宣传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
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十二五”期间,针对城市建设资金筹措难、公共资源盘活难等问题,我区按照“一级垄断、二级归口、三级放开”的经营理念,建立政府投融资项目土地配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结合信托、银行贷款及银行委贷等多种方式,全力筹集城市建设资金,2013年以来,共整合城市建设资金33.04亿元,其中对外融资10.6亿元、土地出让收入16.86亿元、财政专项资金5.58亿元,重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共化解市政设施建设历史遗留债务12.59亿元;积极探索将供排水公司、城投公司推向市场,组建水投、交投、工投、旅投、扶贫投资等政府平台,逐步盘活中心城市优势公共资源。
同时,全区还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落脚点,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支柱型产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旅游经济建设方面,我区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把第三产业作为昭通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鲁甸“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施和第四届AOPA国际飞行大会暨2015首届昭通国际翼装飞行爱心世界杯赛的举办为契机,加大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实现招商引资3亿元;加快大山包景区、龙氏家祠荷花文化旅游区、昭龙生态经济示范带等重大项目开发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一批旅游厕所、旅游标识、观景台,累计完成投资0.06亿元;扶持发展了一批旅游要素企业,一大批特色餐饮、旅游商品企业入驻乌蒙古镇,带动地产销售1亿元;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抓手,扶持发展了一批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庄园,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5年1―9月,全区实现游客接待人数204.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3亿元。昭通中心城市作为全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逐步显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三产在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园区经济建设方面,工业园区管委会坚持抓大不嫌小的原则,积极谋划一批中小项目和民生项目,着力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降低企业入园门槛,甚至为企业量身定做落地方案,争取年内签约、年内建成、年内见效。统筹推进大中型企业入园建设和小微型企业驻园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多企业争先发展、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2014年,纳入园区管理60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7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61亿元,实现税收2.56亿元。
黄沙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即将到来,按照“到2020年,城镇化率到5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38%,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将缩小1.2个百分点左右;城市道路总长增加60公里,道路面积增加12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增加至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以上;各类城市照明灯增加至30000盏;日供水能力达12万吨,配套供水管网增加60公里,管网密度增加至10公里/平方公里,用水普及率达98%;排水管网增加60公里,排水管网密度达到7公里/平方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5%;燃气普及率达75%。”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目标,我区将继续围绕“优先推进北部新区、有序发展南部片区、提升改造老城区”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持之以恒“四位一体”抓规划、着力凸显龙头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抓建设、全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着眼细节抓管理、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盘活资产抓经营、逐步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将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宜居、生态、畅通、平安、幸福的精品城市,打造成为红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虎伶俐蒋德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