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6-05-03 15:43 作者: 责任编辑: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一个正日益壮大的劳动者群体。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今天,这一群体用知识的力量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
26日在合肥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说的一番心里话,句句暖人心窝。
引领创新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习近平在座谈中强调,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创新在习近平心目中分量很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驱动轮。
创新驱动实质要靠人才驱动,知识分子正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习近平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甘于“十年磨一剑”,在尊重个人创造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攻关的优势。
此次安徽考察,习近平走进中国科技大学,他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他诙谐地说。
一句“创新愉快”,的确让人感到非常愉快。习近平亲切告诫知识分子要看清自身所肩负的创新使命:“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道义担当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
习近平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统理想抱负,有“舍生取义”的慷慨与胆气,这种“义”即为“公义”,也即是古人推崇的“大道”。
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给“道义”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献计出力。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意味着要超越对自己职业和艺术流派的偏爱和专注,眼观世界风云,胸怀国家人民,更多地关注真理、正义和社会发展等问题。
正如2013年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所写:“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对知识分子的批评要“两容”“三不”
“批判精神”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本能。对于这种“本能”,习近平的态度是爱惜的,保护的。
习近平说,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
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两容”“三不”,即“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他强调,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习近平自己就有许多这样的“挚友、诤友”。他与作家贾大山之间的感人友情,早已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语轻义重,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告诫,更是要求。
知识分子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连用“尊重”“信任”“放手”这样的词句,可见习近平对知识分子看待之“重”。
“要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要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做好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多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多鼓励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习近平对知识分子的爱护之情,山高水长。
当下的中国,从深化改革的落实,到产业转型的突破;从环境问题的破解,到社会治理的完善,无不需要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创造。
正如习近平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所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知识分子无疑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正因为如此,知识分子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眼前正是知识分子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