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前景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6-04-06 16:15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论坛现场 资料照片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关于智库的批示,给中国智库发展带来了春天。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决策体系里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我们做智库工作的同志,经常说智库的基本功能是资政启民。资政,就是为决策提供新的支撑;启民,就是用新的思想来启迪百姓,用准确的政策信息,为公众提供有益的、有助于理解政府政策的环境,从而为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创造更好的公众环境。具体而言,可归纳为政策研究、政策评估、政策解读和国际交流这四个方面。当前,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认为,关键在于加强智库的能力建设。一是人才建设。一方面要吸纳社会上的高端人才,开门办智库、开门搞研究,对高端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和社会各界、国际国内的同行进行深度交流,用好外部人才。二是智库文化建设。党政智库应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义出发来从事政策研究,所谓的独立研究,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开展研究。三是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高效的管理制度。四是要有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财力支持,要按照智库运行的规律建立相关财务制度。现行的许多制度和智库运行是不匹配的,特别是在党政部门,一定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真正设计一套适合智库运行的体制机制。

于洪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去年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我们深深感到党和国家领导层对于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领会到智库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将智库建设提到党和政府工作日程上来适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客观要求,也适应了中国和平崛起、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要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是我们培育高端理论研究人才、建立对外交往机制和平台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智库的各项管理制度。在资金层面,国家要给予智库建设更多的扶持,尤其应当针对社会智库设立特别基金或专项基金,让社会智库有资格、有途径去获取支持自身发展的资源。此外,还应在对外交往方面给社会智库创造更多条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因此,中国智库在国外设立分支的需求大大提高,高端智库应在国外设立代表处,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并加快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与落实。与此同时,在加强高端智库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用好离退休党政干部这一人力资源,发挥其社会余热,让他们参与智库活动,为智库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应从三维视角审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第一维是为党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第二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第三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从宏观来说,智库建设有三个难题急需破解:其一,智库和智库载体职能区分的难题。例如,有智库责任的教学研究机构是智库发展的深层载体,但不能简单地把其全部责任都归于智库。其二,智库结构和功能定位的难题。我国智库大体上可分为四类:超官方智库,主要是人大和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即官方智库;准官方智库,即具备党委和政府背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民办的非官方智库。应该形成在党的领导下,以高端智库为主体、多类智库共同发挥作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其三,智库的研究方法和人才结构的难题。智库人才具有特殊性,这是由其特殊的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会做学术研究不等于会做对策研究,会做论证性研究不等于会做预测性研究。因此,各类智库要注重补齐短板,提高研究的前瞻性。

王国平(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明确八个要点:一是服务的理念,智库发展不能简单依靠行政管理手段和领导个人的行政权威,而应依靠智库自身来服务社会发展;二是服务的重点,智库应坚持问题导向,在擅长的研究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将专业化与职业化相结合;三是服务的对象,一流的智库不仅要服务领导还要服务社会,以客观理性的声音引领社会思潮;四是服务的特点,智库研究要具备超前性、系统性、专业性、示范性、操作性、时效性六大特征;五是服务的载体,智库要形成模块化研究和矩阵式管理模式,加强政策建议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六是服务的力量,智库要坚持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智库,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七是服务的资金,要探索长期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同时支持社会力量捐助智库发展;八是服务的方法,要以主动出击为主,在积极抢占市场的同时作好谋篇布局。

王荣华(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我把高端智库的功能定位归纳为“5+1”。“5”是指五项功能:战略政策的储备库;社会大众的指南;庄严的学术殿堂;人才培养的蓄水池;国际交流的对话平台。“1”就是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见解的头脑产业。高端智库应对的是快速变化、急遽转型、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时代中的复杂难题,应致力于研究新办法、寻找新方案、提出新规划、建立新规则。此外,高端智库要与政府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若即”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供决策层参考,“若离”并不是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而是要求智库必须具有理论性,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周仲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建设,在决策咨询方面着重发挥如下作用:发挥教师在决策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学院以专题研讨班为主的特点,教师组织研究性教学,开展现场教学和研讨,再将学习研究的成果概括整理、形成决策咨询报告;发挥学员在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学员依托专题班次设立随机立项课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开展领导干部思想动态滚动调查,针对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科学设计问卷,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发挥兼职教授在决策咨询过程当中的作用,与教师紧密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创办了《领导参考》《研究咨询》,作为决策咨询研究平台,通过这两份内参将决策咨询成果上报中央。

李向军(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顺应时代潮流、呼应学界诉求,不但在智库报道方面走在前列,在理念上也不断深化,逐步确立了智库化传播的办报思路。

我们认为,媒体的智库化传播至少有三条路径。首先,把智库辅助决策、资政启民的价值取向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全局工作,追求有调研、有分析、有深度的报道,培养有思想、有研判能力的智库型队伍。其次,做好智库成果的宣传报道,当好智库与政府、智库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桥梁与沟通纽带,帮助智库成果充分转化、释放能量。再次,发挥渠道优势,团结专家学者,建立自身的智库机构、策划组织选题,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光明日报正在沿着这样的路径不断探索,一方面,我们着力加强智库传播功能,2014年12月,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热潮初起之时,光明日报推出《智库》版,创刊一年多来,《智库》版已经推出近70期,刊发一大批智库成果、研究文章、重要活动追踪报道。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启动、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十三五”规划阐释等重要节点,《智库》版组织的报道都获得各界好评,撰写的智库建设典型案例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陆续建立有光明特色的智库机构。2015年5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邀请和组织专家团队研究中外智库建设情况,发布中国智库研究成果,开展相关社会活动。今年1月,中心组织撰写的《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发布,对一年来全国智库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在智库界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更加细化的报告正在《智库》版陆续刊登,计划近期出版,为中国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燕爽(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点在于牢牢把握中央对智库的核心要求。首先是要正确认识智库的重要地位。在中央文件和总书记讲话中,都把智库作为提高干部专业素质、专业思维、专业能力的一部分,作为防风险、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这一定位。其次是要冷静认识智库发展实际。当前,智库发展迅速,但是基础还不扎实。新建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不具备智库研究能力的所谓“智库”和真正的智库同时存在,鱼目混珠。还有一些地区,不管实际需求如何,盲目成立智库。再次是要充分认识中国智库的国情和特色,不能照搬西方的智库评价标准。中国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机构在发挥智库的功能,例如政策研究室、学术研究机构、媒体内参等等。这些都应该纳入智库体系中去评价。在智库发展方面,我国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否则中国不会在重大决策中保持正确的方向,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不会有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我们主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体系和机制,把我国智库建设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当然,我们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革和进一步发展。要在智库建设的供给侧、需求侧两侧发力。不仅要对智库本身提出要求,也应该对需求方进行改革。在对智库评价中,要明确智库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不仅仅是为党政部门服务,也可以为行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智库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决策建言,也需要影响社会舆论、改善社会风气、改变民众的思维方式。评价智库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要注意对智库的劳动表示足够的尊重,与智库进行良性沟通,这样才能够鼓励智库的积极性、提升智库的研究成果质量。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学所所长)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包括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取向也应在这三方面有所体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主要体现在:敢于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房价、股市等社会经济实践中的“重大疑难杂症”进行前瞻研究、复审研究、纠错研究,这是智库的主要功能,也是智库和行政部门的主要区别。行政部门是把定下来的事情做好,而智库则要善于在定下来的事中发现问题。智库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变我们的干部体制,一个干部有没有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有没有战略思维,必须在智库里检验一下,经得起检验才能委以重任。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

智库面临着多重竞争下如何创新的复杂局面。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创新,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智库可以把人才的“旋转门”旋转起来,让大量有经验的领导人进入智库,同时,智库人员也可以进入体制内担任领导职务,培养有跨界工作经验的智库领军人才,同时,还要从海外积极引进智库人才;二是要明确社会智库非盈利研究机构的法人地位,鼓励学科基础雄厚的高校开办智库专业,鼓励大学生从事智库公益事业,鼓励国外智库学者到中国智库交流访问,鼓励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智库学习;三是进一步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化程度,建议成立一个国际智库联盟或者全球智库联盟。

柴俊勇(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

在决策中善用和用好各类智库,我认为要做到“五个善”:善始善终、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实现善治、提出善策。目前,我们的党政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遇到了“四个难”:对形势判断难、信息分析难、舆论应对难、本领提高难。党政干部的能力短板导致了本领恐慌,因此,要着力构建智库和决策部门交流合作、沟通联络机制,改变党委政府和智库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将智库研究成果有效地纳入决策过程中,使研究方向切合决策的实际需求。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