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6-03-18 09:08 作者:卢俊宇 责任编辑: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卢俊宇)当民众的餐饮习惯在渐渐朝着“订餐到户,随时自由用餐”的方向发展时,“饿了么”,这个中国发展最快的外卖O2O平台中了"央视3.15"第一枪。受众开始集体重视对于此类平台最主要的问题――食品卫生。
网络订餐平台此前屡屡曝出黑店加工、无证经营等问题,此次曝光,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而是对整个行业敲响的警钟。央视曝光后,全国多地食药监部门连夜查处了“饿了么”平台上多家违规店铺。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经过这次的事件,国内整个互联网发展速度会慢下来,往更加健康、良性、规范的方向发展,对国内企业、消费者来说是一次清洗剂。
事实上,有关部门对网络订餐的监管在逐渐加强。去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首次将网络食品经营纳入监管,这意味着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经营者,都必须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才能入网经营。今年3月底,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网络订餐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
尽管如此,监管手段还是有些不可避免的滞后于业态发展。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适应新的市场规律,主动作为,对新兴行业既要热情服务,又要依法监管。首先应明确网络餐饮的准入门槛标准,强化平台用户的实名认证和餐饮行业的准入条件,对第三方网上订餐平台提出硬性的许可要求;其次要把监管责任落实到第三方订餐平台,督促其必须严格审查入网餐饮单位的准入资质,加强现场核查;此外,监管部门一旦发现问题,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或处以巨额罚款,或依法吊销许可证,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订餐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对于网络订餐平台而言,不应只盯着眼前的短期利益,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要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从选餐、订餐、送餐等各个方面规范平台建设,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不管是网络订餐,还是其他基于网络的服务,目的都在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对于阶段性发展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应简单“唱衰”甚至“一刀切”地禁止,而应该视为改进与升级的契机。如果企业运营和政府监管两方面都能到位,那也是一项“民生福利”,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