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6-03-10 09:45 作者:李晶瑶 责任编辑:
新华网记者 李晶瑶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精准扶贫”里的深情
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审议中,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十八洞村近两年“精准扶贫”进展情况。
十八洞村为何被总书记如此牵挂?总书记为何又如此“精准”地问到“扶贫”情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基本方略。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的首个中央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吹响了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最强劲号角。之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公开发布。
在8日上午的审议中,习近平明确强调:“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28次国内考察“路线图”上,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不仅仅惠及一个村子、一方百姓,而是直接关系到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的深意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湖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稻谷总产量第一省。习近平曾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饭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这句朴素的话语屡屡被习近平提起。“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供给侧改革“加减法”里的深度
在3月8日的审议中,有代表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加快湖南制造强省建设提出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习近平在审议时指出,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把握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就是既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又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于民 。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省长杜家毫认为,中央作出的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生动体现。
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深思
在湖南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指出,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要陆续换届,要深刻吸取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的教训,以“零容忍”的政治态度、规范严谨的法定程序、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严肃认真的纪律要求,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政治生态”后,“政治生态”就成了谈论党风廉政建设时的高频词。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和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又两次谈到“政治生态”。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党风廉政建设要抓早,像治理自然生态一样,不能等到出问题才重视。“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以从严治党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仅能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更能够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实现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