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6-01-11 16:39 作者:刘坚 彭程 责任编辑:
性别意识话语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一方面,它建构以性别意识为对象的内容话语;另一方面,它建构以性别意识为主体的话语内容。因此,性别意识话语建构既是传播意义上的建构,又是生产意义上的建构。在文化传播领域,大众传媒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主要体现为传播意义上的建构,同时也具备生产意义上建构的功能。尽管大众传媒并不是直接的思想和意识生产机构,但它在传播活动中的议程设置和思想信息选择,具有话题生产的性质。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北京《行动纲领》,在“妇女与媒介”一节中,多处提到媒体要“平衡描绘非陈规定型的妇女形象”。其中有关“平衡描绘”的要求,是强调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现象的信息选择和信息配置上,应注意不同性别社会成员的相对权益关系,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和视角,完整展现社会现实生活,杜绝社会信息传播上的性别歧视。同时也强调,应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完整反映女性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和生活状况,避免媒介关注的偏执和狭隘。从性别意识话语建构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基于传播角度选择和信息量控制的媒介话语方式,更多地带有传播意义上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性质。而描绘“非陈规定型的妇女形象”的要求,则是强调大众传媒在女性传播活动中话题设定的主导性,强调大众媒介反映先进性别文化的社会责任。这种要求下的媒介性别意识话语建构,是借助话题设置集中反映相应的社会见解,向全社会传播新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文化成果,因而是一种具有意义生产性质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
性别意识话语的传播性建构,是对现实中性别话语资源的平衡配置,这些话语资源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它们共同构成了性别意识内容的丰富性。但在媒介传播环节,这些话语资源的配置不当、信息传播量控制偏误,就会形成不合理的话语情境。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性别话语的失衡与失度,会导致性别意识表述的扭曲和变形,甚至会由性别话语资源选择的以偏概全变成特定性别话语的专制,从而建构出特定的性别意识话语环境。经由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这种性别意识话语环境渐渐形成性别认识和性别现象理解的惯性视角,形成影响性别观念判断与评价的拟态现实。
传播性建构的性别意识话语,从效果上看,它的意指倾向不易被觉察,原因在于这些话语所对应的意义客体,都具有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两性社会活动的特殊性,既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又体现多样性构成的价值。问题在于,媒介的关注和话语反映,是在什么样的信息结构关系中进行的;性别视角的社会生活多样性话语,是依据什么样的性别活动特殊性构建的。以大众传媒的女性传播为例,女性的社会活动,是女性群体普遍的社会实践性的反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心理、不同境遇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活动特征,构成女性话语的多样性环境和现实依据。然而在大众传媒的语境下,女性社会生活的话语关注往往集中于特定的领域和范围,如青年女性话语多于中老年女性话语,职业女性的评价多于非职业女性的评价,城市女性的生活展示多于农村女性的生活展示等。这种话语对象选择的偏颇,导致它所建构的性别意识话语,不是反映女性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话语,而是通过传播过程的信息选择体现出来的特定倾向和旨趣的话语。大众传媒性别意识话语的传播性建构给我们一个启发,大众传媒应当通过“平衡的和多方面描绘妇女形象”,来实现合理的性别意识话语建构。
如果说性别意识话语的传播性建构侧重于话语资源的平衡配置,那么性别意识话语的生产性建构则侧重于话语资源的意义设置。大众传媒的生产性话语建构,实际上也是一种话语资源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话语价值程度的选择,而是话语价值性质的判断。选择的结果,不是对某些两性社会活动领域及其话语的强调或忽视,而是对某些两性社会活动议题的肯定或否定。通过性别话题的意义阐释和价值批判,生产大众媒介的性别意识话语;借助系统化的性别文化议题设置,实现特定社会性别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众传媒性别意识话语的生产性建构,主要任务是建立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反映积极的社会性别意识、符合现代社会两性和谐发展要求、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话语体系,这是批判意识和建设精神并存的话语体系。
大众传媒性别意识话语生产性建构的批判意识,表现为否定陈腐的、落后的、狭隘的、极端的性别观念和社会性别活动。从社会传播的范畴看,主要的否定对象,是以不平等的两性社会观念为基础的歧视话语和话语歧视。歧视话语反映的是女性作为话语客体的身份歧视,对女性角色和能力的偏见积淀于社会的语言流通中,形成具有特定贬抑倾向的话语环境。话语歧视反映的则是女性作为话语主体的权利歧视,主要表现为女性身份话语的微弱、女性表达意志和愿望的途径阻塞、媒介话语活动中女性权利的不平等、性别意识话语建构中女性的缺席等。《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为女性话语歧视的否定和批判,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依据。
大众传媒性别意识话语生产性建构的建设精神,表现为倡导和弘扬新的社会性别关系、积极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先进的性别文化,也包括用新的性别观念阐释和反思历史演进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性别主张。大众传媒整合社会性别文化资源所进行的生产性话语建构,是来自历史语境和时代语境交织融合的辩证思考与阐释。例如,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男性权力的专制和女性权力的剥夺是主要的社会性别矛盾,因此性别主体意识觉醒的吁求突出表现在女性独立、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目标上。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性别主体意识张扬的目标和意义,更多的不是抗拒两性社会关系的对立,而是建构两性社会关系的和谐。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大众媒介的性别主体意识话语,应当是在社会关系总和框架中的思考和阐释,应当是基于两性社会角色的有机结构和系统关系的判断与评价。(刘坚 彭程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