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不越雷池一步 不逾规矩半分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5-10-29 11:08  作者:李跃云  责任编辑:

 

“雷池,水名,今名杨溪河,在安徽省望江县东南雷池乡。”(《辞源》注)。据《太平御览・孝子传》记载,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便已有了雷池。雷池位于长江中游,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滨江襟湖,承东启西,吴头楚尾,是长江文明中古皖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地,因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三孝故里、黄梅戏乡、挑花之源等独特人文元素的积淀和“不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熏陶,形成了以忠诚担当、崇孝重义、遵规守矩、包容开明为内核的雷池文化,焕发出崇善贤明、包容清明、开拓开明的社会风尚,雷池已从单纯的地名,跃升为文化地标,成为望江最重要的人文标志和精神图腾。

“雷池”作为“规矩”的代名词,源于“不越雷池一步”的历史典故。历史记载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与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起兵反晋,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保卫晋都建康(今南京),中书令庾亮恐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趁虚而入,故在《报温峤书》中写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毋过雷池一步也。”雷池因此名著史册,“不越雷池一步”也成为世人熟知的成语,由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雷池去京都,演进为当下做人做事要遵规循矩。

讲规矩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矩的重要性,认为规矩不仅是指党的纪律,而且是指法律、制度、规定、道德、规范、规律等,包括刚性规矩和不成文规矩。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规矩篇”的阐释部分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规范从政行为,自觉做到防微杜渐,谨防“第一次出轨”、“第一次湿鞋”,决不越雷池半步。“不越雷池一步”,强调的是“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全面步入新常态,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面对着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严重,改革难度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社会转型加速,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多元等十分复杂的环境,如何发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切都必须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来规范行为、消除腐败和丑恶形象。用制度来调节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严守道德操守,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公仆本份,整治庸懒散,让履职尽责成为遵规守矩的常态,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提供坚实保证。

一、遵循经济规律,不越生态环境雷池,塑造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

经济新常态是换挡转型、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迫切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把“绿色化”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路径,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化为以创新为基本动力并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效率型集约式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划定生态红线,铁腕治理、重拳出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绿色政绩”作为“硬依据”用实用好,对不作为乱决策瞎折腾的,必须严格追责。不图一时的虚荣,不砸子孙的饭碗,要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绿色GDP,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硬目标和硬约束,决不要黑色GDP和带泪的GDP,确保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遵守社会规范,不越道德法律雷池,培育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

当前我们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培育公序良俗、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既要筑牢道德防线、加强自律,又要加强法治建设、把牢法律底线,德法并举、标本兼治。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要以德育人、以教启智、以文化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从党员干部带头抓起、从典型示范引领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舆情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是和谐稳定的“传感器”,面对“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天大笑话”和一些大腕、大V刻意炮制的“惊天之作”及扎眼球的“卖点新闻”,我们既要敢于正面揭示,又要善于把握舆情引导的时度效,运用好信息传播规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现代法治理念和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用良法善政保障社会生态始终朝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遵从政治原则,不越纪律规矩雷池,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

要坚持政治原则,把守纪律讲规矩贯穿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过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总开关,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政治生态的压舱石。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真正能起到“除尘”、“过滤”作用。严格的纪律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首要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要是严格遵守党章,坚持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严于一般党员干部,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和防火墙。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从严标准,从严把关,从严管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驰而不息抓作风反腐败,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变成清除思想灰尘、匡正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铁拳反腐、重典治疴、利剑高悬、除恶务尽,让从政环境清朗起来。

“忠诚、干净、担当”是时代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率先垂范,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要主动到解决改革难题的一线去,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良好政治生态重在涵养,“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精气神。(李跃云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望江县委书记)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