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如何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

来源:新华时政  更新时间:2015-10-23 09:42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焚烧秸秆是秋冬季北方农田的一个顽固“景象”,虽然被禁焚多年,但依旧年年“复燃”。为什么一些有着生态效益的秸秆综合利用举措得不到农户们的积极响应,到底还有哪些因素在左右着农户们的选择?

10月18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10月5日至17日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情况。监测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的20省区市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比2014年同期增加54个,增幅为6.68%。从秸秆焚烧火点强度看,平均每千公顷耕地面积火点数排序在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辽宁、山西、山东、河南、吉林。

    同时,环保专家指出,受卫星过境时段、云覆盖等因素限制,实际火点数恐远远多于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捕获的火点数。

严重污染大气 易造成雾霾天气

专家指出,秸秆焚烧,可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焚烧的烟气也含有机气溶胶,可形成pm2.5,在气象扩散条件不利时,更易形成雾霾。本月5至7日的京津冀地区重污染,除华北地区弱气压、风速小、湿度大,污染扩散条件明显不利外,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华北平原区域有较密集的秸秆焚烧火点,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较大范围的区域性污染。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汪冬青说,东三省的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即将到来。10月下旬,吉林、黑龙江也陆续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东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控形势将更为严峻。

消防、交通安全因焚烧秸秆存隐患

新华社记者16日随环保部监察局工作人员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看到,一处约为3亩的田地已烧黑,白色浓烟盘旋不散,味道呛人。于洪区的国道旁,燃起约10米的黑烟,火势蔓延仅1公里。消防人员表示,每天都来灭火两三趟,市区派消防专车负责此事。沈康高速的路政巡查员杨兴康说,村民烧秸秆非常普遍,浓烟曾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尽管向上级反映了情况,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

散户的秸秆回收不顺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焚烧秸秆的主要是散户农民,一些种粮大户通过将秸秆卖给回收企业的方式处理秸秆。而散户卖秸秆给回收企业,一方面收益较少,另一方面企业的回收积极性也不高。

    机械化回收成本高

    “都说不让烧,但谁收秸秆呢,找个车拖走还要钱,我一年种苞米只挣1200元,这点钱连拖车的油钱都不够,”一位农民说,不烧秸秆,苞米出不来,还影响收成。当记者以游客身份采访一位在拨弄余烬的中年妇女时,她警惕地悄声说:“虽说不让烧,但没人要,等风力弱时,一列列地烧,不会起火。就是有点味儿,没毒。”

    政策、资金、技术也存在滞后和不足

    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刚介绍,秸秆的主要出路包括原料化、能源化、饲料还田和废弃焚烧这四种途径”,但实践过程中,运输原料和生产固化燃料成本高,国家政策和资金补贴不足,土地深翻等秸秆还田技术脱节等问题,都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

―― 北京市农业局能源生态处处长王宇说,治理秸秆焚烧,并不能单纯依靠执法,必须“以疏为主、疏治结合”。“只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再利用,才是‘疏堵结合’,有出路、负担少,农民才会积极配合。”王宇说。

―― 针对技术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建议将秸秆打碎进行碳化处理,做成碳肥。“虽然这种方法不如秸秆还田给土地增加的有机质多,但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比如碳氮比和容重,减小对农产的影响。”

―― 陈温福说,目前辽宁省秸秆处理的资金补贴,主要分给传统的能源类处理和养殖类企业,对于运用新技术的小微企业补贴较少,他期待高层对新兴秸秆处理企业划拨同标准的补贴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汪冬青表示,环保部已于今年初对秸秆焚烧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联合出台了优惠政策。下一步,将加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力度,督促各地做好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并将对秸秆焚烧污染防控不力的省份进行公开通报。(策划、综编:王莹)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