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5-06-30 11:36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国内企业加速走出去,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历史性地超过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而且很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预计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每年对外直接投资将至少比现在增加一倍,达到2500亿到3000亿美元。仅“十三五”期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就将达上万亿美元。
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快速推进的。最近,我在福建等沿海地区调研发现,企业对走出去有很多困惑,如对国外环境、法律、社会、文化了解不够,特别是国际化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内部管理机制跟不上等。这也是其他地方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从多年来境外直接投资年检的情况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总体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亏损企业数量比较多。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认清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是什么?最大优势是全方位、多领域地走出去。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不仅有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大项目,还有很多劳动密集型项目。最近,营销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公司也纷纷开辟海外投资市场。再加上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得到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大规模、多模式、宽领域走出去所形成的规模优势将非常大。
更好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需要企业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抱团出海。抱团,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之间抱团,而且是指各种资源抱团,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抱团。具体来说,应把对外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地区性投资基金与金融开发业务、对外援助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有机整合起来,打好对外投资的“组合拳”。这就需要一系列开拓性的政策协调与实施举措。
坚持规划先行。应与投资对象国建立政府间合作与协调机制,了解其需求,及时向我国企业发布相关信息,并制定好规划,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与投资对象国的项目需求和发展战略实现对接。
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象国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非常需要港口、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这些领域恰恰是我国企业的强项。我们不但有很强的土建与设计能力,还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带资参加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各国是非常欢迎的。根据经验,基础设施投资回报一般比较稳定,而且能产生很多附加的溢出效果,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产业及时跟进。在走出去过程中,产业及时跟进,基础设施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应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鼓励企业集约式、链条式抱团出海。需要指出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可以创造大量就业,特别受投资对象国欢迎。
把建设境外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作为帮助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这一做法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对象国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佳问题。应加强制度设计和财政支持,鼓励我国地方政府同承接地政府合作设立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
培养国际化企业人才。鼓励国内高校为走出去的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扩大小语种专业招生规模。吸引我国海外留学生与华侨在走出去的企业中就职。鼓励我国企业招收在华或曾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在孔子学院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鼓励走出去的企业履行环境保护及其他社会责任。走出去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真正与东道国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