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如何落实顶层设计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5-05-19 10:40  作者:张卓元  责任编辑:

 

《中国改革顶层设计》

张卓元 著 中信出版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向市场化方向推进的。由智石经济研究院策划的张卓元新书《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将市场化进程迄今为止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城市企业扩大自主权,激发了经济活力;二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和小商品、工业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和价格,并逐步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在原有体制外长出一块不断增大的市场主体,扩大对外开放,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迅速活跃起来;三是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此改革开放大步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迅速展开,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财税、金融、价格、外贸等市场化改革全面开花,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四是进入新世纪后,进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既然中国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每迈出一步都要经历无数曲折。目前的中国改革,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到达了改革深水区,即改革的攻坚克难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显迫切。在张卓元看来,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有: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央企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克服所有制歧视让非公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加快形成现代化竞争性市场体系,推进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济改革发展到完善新体制阶段,必须有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主要是政府改革的配合,还要有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的配合,才能真正建成比较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

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并非单兵突进,而是采取小配套、一揽子、整体设计等方式向前推进的。1987年张卓元等人在受托制订中期改革规划时就曾提出,经济改革要沿着两条主线推进,一是所有制改革,形成新体制的基础结构;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形成新的竞争性市场体系。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价格改革一直走在改革最前列,初步实现经济运行机制转轨,并逼迫企业改革迎头赶上,从而于1998年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改革任务。中国还成功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并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中国改革顶层设计》正是以上述经济改革双线推进的思路,论述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并试图探讨其中的若干规律性。张卓元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中国经济改革正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加劲向前。在这过程中,肯定会涌现许多新的规律性元素要求我们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以日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作为我国经济界“稳健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张卓元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常青树”。他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先后参与了中国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这位改革亲历者眼里,“回望它的艰难困苦,尤让人捏一把汗;盘点它的卓越成就,总让人灵魂欣悦。中国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每迈出一步都要经历无数曲折。”

《中国改革顶层设计》首次披露了改革总体思路出台背后的思想交锋,深度解读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清晰勾勒下一轮改革与转型路线图,着重剖析深化改革的三个重点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和国企改革,以及市场与价格该如何权衡、中国经济如何过转型坎等要害问题。张卓元以其特殊经历看到了中国改革大棋局是如何规划又如何层层推进,尤其多年前改革主线之争如何决定中国改革的方向等等。可以说,他的许多主张转化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现实逻辑,而这些凝练而成的纲领性文件更称得上是顶层设计。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而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景、目标及其限制都已相当明确,因此顶层设计以及之后的顶层推动和实施尤为重要。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顶层设计、顶层推动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一方面弥补了官方文件及其解释读本的很多不足,另一方面能够使人们对于中国当今这个时代、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