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光“纠风”不足以根治“舌尖上的腐败”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5-04-17 09:24  作者:杨于泽  责任编辑:

 

议论风生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公款吃喝向私人会所、培训中心等场所转移”被频频曝光,“舌尖上的腐败”又纷纷瞄上了机关单位食堂。在一些机关单位食堂里,包厢尽显“低调的奢华”,装修标准堪比星级酒店,包厢里配有红木沙发、卡拉OK设备,有的甚至还设有专门的奇石房、电影院,蔬菜肉蛋都是自种自用“内部特供”。

在反“四风”的高压下,还存在各种“低调的奢华”与“舌尖上的腐败”,无非是说明了公款吃喝风的顽固性。报道称,“舌尖上的腐败”呈现几轮“变种”,先向私人会所转移,再向“培训中心”进军,眼下则转向更为隐蔽的机关单位食堂。其实公款吃喝的形式没这么规律,它一直就处于花样翻新中。今年4月初中纪委刊文说,近期违规公款吃喝有所反弹,2月较1月上升了29.89%。

要遏止歪风重来,更要防止歪风越刮越猛。方法可以是“常规”的,可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自查自纠,也可以进行专项治理,平时可以实施突击暗访行动。

要提高“常规”查处的效率,可以抓“关键的少数”,实行纠“四风”一把手负责制。有没有在机关单位食堂里搞“舌尖上的腐败”,单位一把手不可能不清楚。将纠“四风”的责任明确到一把手了,将来不管谁在单位食堂大吃大喝,只需拿一把手是问。

但常规纠风只是一种治标之法,所耗人力、物力和注意力的成本高,效率低。公款吃喝风之所以长期存在,且治理陷入拉锯战,根子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缺位,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由于预算粗放化,加上财务制度不严,政府审计漏洞大,公款吃喝相当“可行”。

顺着这个思路,要想管住“舌尖上的腐败”,就要从严格预算着手,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议与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同时加强对机关单位的财务审计,防止打着其他支出旗号的公款吃喝。

但管住预算固然是治本之策,但要一下子达到完全遏止“三公”消费的效能,短期内并不现实。关键在于,在反腐与追求“三清”政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公款大吃大喝作出更明确和恰如其分的定性。

在世界上部分国家,的确以法律形式明确挥霍公款属于犯罪行为。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一顿饭动辄上千元、上万元,甚至数万元,完全达到贪污罪的门槛,如果仅仅视之为“不正之风”,其实是对腐败的放纵。也许可以考虑将其入罪,给公款吃喝泼一盆冷水,使之警醒。

□杨于泽(媒体人)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