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拍占道车被骂“书呆子”具有警示意义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15-03-30 11:30  作者:徐甫祥  责任编辑:

 

昨日,一则名为“汽车占自行车道,初中生拍照被骂”的视频,记录了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遭到私家车上3女1男集体下车围攻及被骂“读书读傻了”的全过程,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3月29日《北京青年报》)

私家车上的人员之所以如此恼羞成怒,估计是没想到除了交警之外,自己早已习以为常的占道停车会被普通群众拍照,而且是一个小小年纪的初中生所为。在他们看来,一个未谙世事的初中生,应该与不少人一样,随波逐流,莫管闲事,才是聪明人,反之,即是他们心目中“读书读傻了”的一类“书呆子”。在这里,“傻”与“呆”已经背离了它们本来的词义,而作为所谓“聪明人”随身携带的“标签”,随时准备贴到那些他们认为“不识时务”者的身上。

尽管私家车上人员的上述言论在网上受到了几乎一边倒的指责,这位初中生也被追捧为“勇敢的孩子”,但不容讳言,这类言论或者说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在数千年既往历史上,成为相当部分人群的信条,不是须臾可以改变的。正是培植这类观念的土壤,衍生了诸如“小悦悦事件中的路人”等“冷血”旁观者,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疼。

在这些所谓“识时务”的人群中,并非都是冷血至极的“铁石心肠”,亦有“心有不平”或“心有不忍”者,欲“仗义执言”或“出手相助”,只是碍于世俗目光的羁绊,不敢而已。这类人在既有的旁观者中,属于绝大多数。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在“见义勇为”成为主流意识的时候,他们能因为受到感染,跻身其中一员;而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负面情绪在社会层面弥漫时,却会习惯性的退避三舍。在这里,两种力量的博弈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价值取向。

笔者之所以认为学生拍占道车被骂“书呆子”一事具有警示意义,部分缘于其对社会这两类意识对决具有的助推力。譬如,若这位初中生的举动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他会从中吸取力量,获得信心,顶住讥讽,继续做“勇敢的孩子”,长大成年后,顺理成章成为“见义勇为”队伍中的一员;若收获的大多是奚落和嘲笑,也许他会重新审视、继而调整自己的作为,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除了社会层面的警示意义外,亦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启示。一所称职的学校,应具有历史责任感,不能双眼只盯着升学率,而要登高望远,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譬如,如何教导学生“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倾力助之;面对邪恶之风,挺身而出”,应纳入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在从校长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融化到整个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教育理念潜移默化下走出的学生,既有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更有刚直不阿、敢作敢为的品质。

试想,我们的教育若面对社会旧的腐朽习惯势力,不能有所作为,教出的学生,势必缺乏正义感、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他只会失却原则,盲目追随多数,既不会成为勇于抵制腐败之风的优秀公务员,亦不会成为敢于赴汤蹈火的勇敢军人,更不会成为社会需要的见义勇为者。这样的人,即使满腹经纶,跻身学术界,亦只能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很难成为科技领域创新的先行者。

“书呆子”的本义是指死读书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如果一个嫉恶如仇、不肯随波逐流的学生被称为“书呆子”,那这样的“书呆子”是多多益善啊。当然,并不是说那位初中生拍占道车就是具有多高的道德水准,也许他只是不满私家车挡住了他的道,以拍照表示他的愤怒而已。但无论如何,他也是以自己的方式与违反交通规则的占道行为进行了抗争,从考虑对社会舆论的导向来讲,我们依然要对这位初中生的举动表示赞赏,也希望更多的人对此给予鼓励。

文/徐甫祥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