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激活“犁”与“剑”的倍增效应(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5-03-16 11:32  作者:辛士红  责任编辑:

 

我们既不能走历史上有些朝代文盛武衰、国富兵弱的老路,也不能走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穷兵黩武、搞军备竞赛拖垮国家的邪路

有人用“犁”和“剑”来比喻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那么,在当下,“犁”和“剑”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答案。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重点就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吹响了军民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的时代号角。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犁”不行,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剑”不利,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历史反复证明,“犁”和“剑”的关系处理不好,国家就会走弯路、吃苦头。我们既不能走历史上有些朝代文盛武衰、国富兵弱的老路,也不能走当今世界有些国家穷兵黩武、搞军备竞赛拖垮国家的邪路。

市场经济的“天性”、信息技术的“天性”和信息化战争的“天性”,都要求军民融合。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民融合,好比一场化学变化,可以使经济和国防双赢,鱼和熊掌兼得。比如,大型民用船只在设计时兼顾战时装载坦克的需要,高速公路在修建时就预设飞机跑道,军队的医院、机场、港口可以“姓军为民、利军便民”等,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应。

与一般消耗性开支不同,国防建设具有“溢出效应”。据有关机构统计,在国防科技开发方面投入1美元,技术转为民用后就可以带动GDP增加8美元。在我国,如果没有当年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就不会有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的并网发电;如果没有载人航天工程的上马,就不会有数以千亿元计的产业拉动效应。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军民融合的形式、范围、层次上还有很大差距。有的科研成果虽然很适合军事需要,但由于资源不共享,“藏在深闺无人知”。有的部队在抗震救灾时,所需物资当地企业就能生产,因为信息不灵通,“守着粮仓去找粮”,从军用仓库千里大调拨。有的地级市已有军用机场,略加改造便可军民两用,却要单独上马,结果客流量少,运行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

制约军民融合脚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顶层设计不到位、法规政策不健全等,但思想观念的禁锢是最大的障碍。有的存在本位主义观念“不愿融”,“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只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有的缺乏全局观念“不真融”,一切以利益为取舍,“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有的思想陈旧“不会融”,走不出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误区;还有的瞻前顾后“不敢融”,怕承担风险,怕砸了“牌子”,怕出现泄密,在军民融合上前怕狼后怕虎,迈不开步子。

国防不等于“军防”,国富不等于军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越是“受益而不觉”,我们越需要警醒。军地双方应强化大局意识,破除私心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去谋划和推动融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军民融合,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融合路上的艰和险,把握属于我们的时和势,就一定能够结束“犁”与“剑”之间的“天堑”,走活走好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这盘棋。(辛士红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