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5-03-06 15:13 作者:李松涛 责任编辑: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今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作出这样调整的背景,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社会发展相对较慢,主要表现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这样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这种供应不足近几年有着明显的表现: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都出现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巨大缺口。
“最明显的就是医疗,患者要排很长的队才能挂到号,再排很久的队才能见到医生,而医生只有几分钟时间面对患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这是公共服务供给极大不足的表现。
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环保。在多位环保业内专家看来,要实现治理污染的目标,环保投入应该占GDP的2%~3%,但我国目前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是1.6%~1.8%。“这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马骏说。
早在2011年,经济学家辜胜阻就表示,有数据显示,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保三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只有29.2%,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20个百分点。
一些专家据此认为,我国已进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时代。
“这是我国过去多年经济社会发展‘一手硬’的结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有大量欠账。”宋立说,如今已到了必须把这些欠账补上来的阶段。
宋立举例说:“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上个幼儿园都变得那么困难,从中就可以看出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欠账有多大。”在农村,饮用水、垃圾处理等方面也存在巨大欠账。
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七大工程被写了进来: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民生项目,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油气等重大网络项目,清洁能源及油气矿产资源保障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这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提到,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比如,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
毫无疑问,这些投资增加的是公共产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是群众急需、迟早要干的事。
“在公共领域,有一些是纯公共产品和服务,还有一些是准公共产品和服务,但都有很强的外部性,需要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或者直接投资,或者出台政策引导投资。”马骏说。
在马骏看来,我国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的供给不足恰恰也是投资的机会,是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比如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老年人需要的医疗服务是年轻人的4~8倍。”马骏告诉记者,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会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环保领域也是如此,很多环保产业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13%~15%,投资的潜力非常大。
当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宋立告诉记者,这些年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修了很多高速公路,建了不少机场,“社会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浪费有一些担心,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潜力还很大,相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还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宋立告诉记者,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其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各地区之间、各项公共服务之间也不均衡。这些都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加快发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
近几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已经有所改观,但在很多专家看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切实拿出政策来。
“事实上,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关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了。”马骏说,但公共领域还需要破除一些障碍,才能让资本更好地进入,比如通过开放准入限制,让资本能够顺畅地进入并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样才能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补上这个短板,成为真正的“双引擎”之一,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李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