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5-01-28 11:46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自从“互联网思维”一词横空出世以来,迅速在坊间流传,无论是做手机的,还是卖烧饼的,都在念叨互联网思维,一时间真伪难辨,转眼间,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客观地说,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思维才得以集中性爆发,逼得企业将“用户思维、体验至上、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等理念真正落地,否则消费者点击一下鼠标,就逍遥离去了。基于这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并改进自身运营已成为必需的功课。
在本期,我们就要介绍京东企业大学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培训的案例。对于讲师开发课程,集中授课的传统培训模式,京东大学高级总监马成功有诸多颠覆性的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开发课程?现在很多知识和案例,等你开发完就已经过时了,还有必要开发吗?是不是一定要上课培训?现在大家都很忙,时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有没有哪种方式可以不上培训课还能解决问题?如何让学习变得简单、快乐?而互联网思维中找用户“痛点”、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找引爆点等恰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要诀。
运用互联网思维,京东大学在培训业务方面有很多创新。比如,对于专业人员,他们不想成为管理者,但是想拥有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他们的痛点是“不受重视”、“没有话语权”。与之对应,京东大学设计出的尖叫点就是“给舞台”、“给机会”。京东大学设计出了两个引爆的产品,其中一个是京东TALK。京东TALK类似于美国的TED――让员工用演讲秀的方式,讲专业领域里很关键的点。他们设计了一个圆形的舞台,铺上红地毯,舞台周边还装了灯箱。摄像师会将整个过程录下来,然后放到公司的视频平台上去传播,京东TALK这个舞台,只有专家才能上,管理者没有资格。这个舞台上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明星。有了京东TALK之后,京东大学发现有些领域已经不需要再开发课程了。
目前,京东大学正在构建一个组织智慧的灯笼模型。底座是E-learning平台,提供的是岗位必修课,这些课少而精,比如每个岗位都有必修的三门课或五门课,这些课不但要学,还要通过考试。
中间的“大肚子”是知识管理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包括视频、文档、图片等,把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且能够让别人分享。京东大学就是采取了京东TALK、京东TV、专业脱口秀等方式。这个“肚子”一定要越来越大,不能瘪,这样灯笼才有价值。
最上面的顶盖是知识挖掘平台,这个平台是根据组织最需要的内容,请内部专家从灯笼的“肚子”里面找素材,最后形成一个知识列表,根据这个知识列表,再决定有没有必要把一些内容开发成必修课。如果开发成必修课,就把它电子化,放到灯笼底座的E-learning平台。
这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这三条体系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就会越来越强大。灯笼“肚子”是所有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库,最鲜活的知识都在这里面。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做得很辛苦,就是因为缺了这个“肚子”,所有的课程开发都要从头做起。(参见本期《京东大学:颠覆培训》)
值得深思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培训师的要求也不同了,过去招培训师,马成功主要看:第一,会不会讲课?第二,会不会开发课程?第三,能不能把班级管得很好?这是传统培训的“老三样”。而现在招人,他更注重互联网培训的“新三样”:一是社群运营;二是多媒体制作;三是爆点营销。看来,以后每一个员工都要能力升级,问一问自己:我具备互联网思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