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舒圣祥 更新时间:2009-06-22 15:41 作者:红网 责任编辑:
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个人房贷“新政”,推出了首套住房利率打七折、首付降至二成的优惠政策。眼下房地产市场的量价齐升,显然与之拥有直接关系。但是,央视《经济半小时》却告诉我们,在市场升温的背后,有一些开发商把央行出台的第一套房贷优惠政策,用到了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身上。部分银行纷纷开始跨越政策底线,甚至于有人一次买了35套,而且都是20%首付,都是7折利率。
听到这样的消息,翘首等待房价下跌的朋友会感到伤心,而更多的观望者也难免会蠢蠢欲动。种种迹象表明,又一个炒房赚大钱的机会似乎正在到来。6月12日《广州日报》报道说,短短几周的时间,温州人已经将深圳百余套极具投资价值的房产“收归囊中”。显然,国家为减少金融危机对楼市冲击而推出的优惠政策,正在被开发商、银行以及炒房客违规滥用。
之所以会出现“一人优惠贷款35套房”的咄咄怪事,利用的是这样一个政策漏洞: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可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为了做好这个“人均住房面积”的文章,假公证、假离婚横行,而一旦获得享受优惠资格,则一次性同时贷款35套住房,似乎也没有问题。在一线城市,多一套住房享受优惠,就可以省下四五十万元利息;35套就是1500多万啊,炒房客能不抓住机会倾巢出动?
量价齐升的楼市,与上一轮已经演绎过的房价疯涨一样,都是开发商、银行和炒房客利益结盟的产物。在这个利益联盟中,开发商基本无风险,炒房客只做短线因此风险同样较小,银行却必须全程走完整个贷款期因而风险最大。刚刚见证过美国次贷危机的中国银行业,难道真的不能看到这个疯狂游戏中潜伏的巨大危机所在吗?
毋庸置疑的是,银行变相松绑二套房,其行为明显违规,必须遭受应有处罚。让人疑惑的只是,银行本该是最具风险意识、最具投资理性的,拿着天价薪酬的银行高管们不是三岁小孩,独立经营的银行更是无需监管机构充当家长。它们无视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无视监管机构风险警示的“滥贷”做法,虽然在外人看来近乎一种疯狂“赌博”,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在银行本身却应该是一种相当理性的行为。因此,问题的本质在于:银行无惧于在楼市疯狂赌博,赌的究竟是什么?
在较浅的层面,这像是银行过度自信或者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就像很多国内银行此前纷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受损惨重一样,只因缺乏更为稳妥的经营理念和更为聪慧的经营才干;但是,在较深的层面,这更像是一种系着游泳圈下水的姿态,真正信任的不是自己,而是从地方到中央的政府部门情愿或不情愿的必然保护。换言之,大规模信贷扩张虽会引起楼市资产泡沫,政府部门却肯定不会让这个泡沫破灭,这一点在地方政府层面表现得尤为赤裸。退一步说,即便最后真出了问题,政府也会替银行兜下坏账的,因为这几乎已是一种传统。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银行的楼市赌博,实际是对政府部门的一种“绑架”,是在强制让政府部门和纳税人为其赌博行为担保:对于所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自有政府部门出面承担;对于自身可能遭受的利益损失,也自有纳税人代其弥补。意识到这一点,银行的“经营理性”就分外值得我们警惕,需对其给予更为严格的监管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