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更新时间:2007-06-11 16:12 作者:单士兵 责任编辑:
随着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尘埃落定,各地的作文题也走进公众视野。纵观之,真可谓是一片诗意盎然;细品之,一种失重之感油然而生。
且看这些文题:高考作文全国卷题为“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江苏卷题为“怀想天空”,北京卷为“春夜细雨”,浙江卷则是“行走在消逝中”,山东卷更是迷离,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不难想象,在诗意的构想中,在怀想的漫游中,在消逝的追忆中,表达的魅力将得到极大显扬,今年的高考作文将满纸诗情画意,会有不乏文采斐然、华靡绮丽之作。但是,也必然会滋生出大量吟风弄月、顾影自怜之文,甚至可能大量充斥着无病呻吟地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
思想先行,语言次之,这是评判作文最基本的依据。既然高考作文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它就必须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功能。即要求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立审慎的思考平台。一片“诗意盎然”、“春风细雨”,只会让更那些贴进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空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命题讲求开放性与自由度,但不应以牺牲高考作文题应有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责任为代价。如果文章总是凌空虚蹈,风花雪月,还谈什么文以载道?近几年类似于“诗意”、“记忆”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导致的“睁着眼睛说瞎话”,“闭着眼睛说梦话”,派生出大量的假、大、空的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文章。反观今年高考作文题,离现实太过遥远,于时政太过漠,我们又怎么能寄望,于这样作文题下,写就彰显社会责任的锦绣文章呢?
中学课本里有句名联,叫“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诚然,我们不应强求,高考作文应尽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道义和使命,但是,如果高考作文都去大谈风花雪月,感怀听风品茗,势必又陷于务虚与失重之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除了让我们看到一些语言的奢华绮丽,又能有多少思想的重量,有能凸显多少人文关怀。当文章被抽空了思想,也就自然失去了价值的依存。
更何况,表面宽泛的诗意想象,对高考作文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更为逼仄命题。试想,当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构成了测试学生思想深度与厚度的掣肘,必然产生大量雷同虚构的文字。界定这样文章质量的标准也必然更为宽泛,换言之,阅卷老师打分的弹性空间将变得极大。对于阅卷把关与质量监督而言,也势必会陷于更为复杂的境地。这很容易致使高考作文批改的质量上不去,最终损害到高考本身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失重的高考作文题,是不可能带来任何诗意的。诚然,现在考生们的高考作文卷已经由白纸变成黑字,接下来惟一考量的就是阅卷了。面对今年过度诗意化的高考作文,我们最大祈愿就是,让那些真正具有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真正具备写作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责任意识的人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工作,来最大程度的提升高考阅卷质量与公信力。
只是,让他们从“诗意怀想”中捕捉到诸如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元素,让他们“春夜细雨”中感受到“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真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