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07-06-11 16:1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在网上读到全国各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从全国试卷到各省市试卷,题目可谓丰富多彩。而且大部分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圈子,令人耳目一新。
我最喜欢安徽的“提篮春光看妈妈”,这是一道文情并茂的好题目。因为每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都沐浴过母爱的雨露,享受过母爱的阳光。“母亲”――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名词。去看妈妈,为妈妈带去什么呢?礼物是一篮“春光”。命题者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这一篮“春光”,赋予了考生无限丰富的想象力。我想考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定会激情迸发,倾泻出许许多多发自心底的话语来。内心那种感恩情结,会在笔端汩汩流出,不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江苏的“怀想天空”、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北京的“春夜细雨”、山东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以及湖南的“诗意地生活”,虽然看起来好象虚一点,但也都是能让青年学子在考场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抒真情、写实感的好题目。
全国卷的看图作文“摔了一跤”,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的“我能”,四川的“一步与一生”,广东的“传递”等等,题目出得实实在在,都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圈子里找到写作素材,不至于搜索枯肠而无话找话。
至于江西的“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重庆的“酸甜苦辣话高考”以及湖北关于“母语”方面的命题,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挂钩。学生无论是记叙、议论或抒情,大概都不会发射地对空导弹。能让阅卷者触摸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总之,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较之往年是进了一大步。这种进步,主要是体现在它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不是非要赶着鸭子上架,让少不更事的青年学子承载对复杂社会的深层次思考,来点城府很深的哲学推理,去谈什么人生取向,论什么道德价值,把人逼成假把式哲学家。它脱离青年学生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他们幼稚可爱的思维习惯没有半点联系。按照这样的指挥棒去训练学生,久而久之,从学生的作文中,你就只能看到一副故作高深的道学家面孔,读到一些假话大话了。
青少年学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青春梦想,有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他们的个性思维,有他们的价值取向,有他们的人生理想。他们本应该没有世故和老成,没有虚伪和做作,他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就应该怎样去写。然而,近些年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很难找到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题材的影子。一堆材料,一道题目,无论学生是否感兴趣,都必须发表议论,讲一通大道理。试想,这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吗?
我们常说,有了一个好题目,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作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权掌握在命题者的手里,希望我们的命题老师在命题时,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不要太难为了那些在考场上冥思苦索的考生们。
具有导向作用的高考作文能回归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让青少年学生真正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具有青春气息的文字来,这既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企盼的目标。也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