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06-09-11 16:21 作者:刘义昆 责任编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中国青年报》8月14日)
从统计调查研究的规范看,网络调查有其天然的缺陷:譬如统计的样本不能达到随机抽样的要求,被调查对象容易情绪化表达等。因此,对“34.7%的受访者为上大学后悔”这一统计数据,我们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调查结果对思考大学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们真为上大学后悔吗?媒体在作报道时,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月前,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每月800元。在问及是否为上大学后悔,他很干脆的回答“后悔”。但与此同时,他又准备和其他同学一起考研,因为他“不甘心”。小赵的“不甘心”正好说明了这些“后悔上大学者”的心态:一方面认为读书没有用;另一方面又知道不上大学、没有文凭,就没有前途。可见,这些大学生们并非为上大学后悔,而是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对于,大学四年“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学校当然是有责任的,譬如很多学校就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办学理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板子却不能完全打到学校和老师的头上,学生们自己也有责任。事实上,学生们过于注重“投入产出比”的功利心态,不仅体现在对“上大学是否后悔”的看法上,更贯穿于他们大学四年的始终。
我是一名教新闻的老师,有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长期坚持新闻评论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对我的课都表示认同,认为我是本专业最好的老师。但在我上课时,还是有一些学生经常逃课;有的学生甚至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过。他们去干什么了呢?有学生就告诉我,一些人所以不来上课,是因为觉得上课没有用,有的则是晚上上网晚了起不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上课,我采用了每次上课都点名的办法,但仍然有学生不来。作为老师,我该怎么办?让他们重修?实际上,即使让他考试通不过,他下次还是不会好好学,因为补考现在是不要钱的,多考几次之后,再严格的老师也便让他通过了。有一次,一个教授上课点名,一个学生没有来,下一堂课的时候,他给教授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我们来上学是自己交了钱的,上不上课我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功利至此,老师又如何能管好这样的学生?
高校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都应该不断地改进工作。但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功利心态却也是应该改变的。认为一门课对找工作没有帮助就不上,想逃课就逃课,大学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是自然的事情。一个学校再差,也是能培养人才的,如果你上了大学,请你不好后悔、好好学习;如果你觉得学习没有用,因为反正找不到工作,那就没有人能帮得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