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06-09-11 16:13 作者:严亮 责任编辑:
自高校扩招之后,有关于大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教学质量下降、学费攀升、就业困难等等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据《中国青年报》8月14日)从这个报道中,似乎可以更加具体的看出民众或者说大学生自己对大学教育的失望。
考上大学,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何在现今,毕业之后却有这么多人感到后悔。在这个号称知识化的时代,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拥有往日的那份自豪和骄傲,呈现出更多的是茫然。这不得不让人问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指出:“政治家是以谋现世幸福为其目的,而教育家则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其追求;故而前者常常顾及现实,而后者往往虑及久远。”而在当下的现实中,我们的大学不仅不能教学生“虑及久远”,就是连政治家那种谋现世的幸福的目的也难已实现。在一个存在各种阶层的社会中,教育是下层民众改变自己的处境的重要途径,有时可以说是唯一途径。这个时候教育的公平性就显得犹为重要。那么我们的大学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实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沦为产业化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的赢利方式(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不愿承认)。一般民众难以承受的大学学费,却在争论中年年高升,使那些本来出生贫穷的学生,在本来倡导自由、平等的大学中,就要忍受着因出生不平等而带来的种种不公。大学对这些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那么简单,更意味着毕业后还债的现实。可在调查中发现,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一边是高额学费,一边是工作难找,这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来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双重压力。
爱因斯坦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可在当下,大学生离开学校有多少人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大学所开课程、专业等众多的不合理,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很难感到到满意。学生又怎么能成为“和谐”的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下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难以起到传承人类自由、平等、公平等精神之功效,就连像技术学校那样传学生基本谋生手段的功能都让人怀疑。那么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反省反省,做出某些改变?布鲁贝克认为,60年代以来的美国大学“不仅是美国的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我想要使我们的大学能够起到种作用,就从现下的大学教育来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