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6-05-18 15:47 作者:徐林林 责任编辑: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与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实施了“2006年中国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共有近4000名在职人员通过网络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惊讶,近七成的上班族都感到工作不和谐。
其中,教师、医生护士、编辑记者成为“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
此次调查的主持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告诉记者,这里所说的和谐是从四个方面来衡量的:个体与工作的关系、个体与上级、同事和客户的关系、个体与所在单位的关系、个体在职场中的体验与经历。作为一项大型社会调查,这几个“关系”的设置应该说是科学的,由此获得的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也是可信的。
对此,人们可能会大惑不解:教师、医生护士和编辑记者,这可都是社会羡艳度很高的职业啊,为什么工作和谐指数反而最低?据我判断,关键在于相关机制失衡。
首先,干部任免机制失衡。学校、医院和媒体同属于过去常说的事业单位。虽说有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喊了十多年了,但时值今日究竟“改”得如何呢?至少在干部任用问题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校长、院长也好,总编、台长也罢,十之八九是上面任命的。结果,这些单位的主政人员和某些政府官员一样,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员工怎么可能感到和谐呢?
其次,员工聘用机制失衡。这几年,不少事业单位都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对除管理层之外的员工推行聘用制。总的来说,基本运行情况还算可以。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一些单位的高管以老板自诩,把聘用制员工当成旧社会的长工对待,有的甚至违反相关法规,自立种种内部章法,动辄以解除劳动合同相威胁,弄得人家终日提心吊胆,既无成就感,更无归属感。而教师、医生护士、编辑记者,大都碍于过强的自尊心,即使受了再大的冤屈,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提起劳动仲裁或去投诉,或者与所在单位对簿公堂的。如此这般,哪来和谐可言?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成不成功?我不想也不敢妄下断语。但教师、医生护士、编辑记者成为“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的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果连一个以精英为主的社会群体都觉得工作起来没劲,那又怎么推动教育、医疗和传媒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呢?而这几个领域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个人情绪如何,又关系到亿万公众的切身利益乃至整个社会和谐与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很有必要检讨、反思一下近年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看看迈出的步子到底走正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