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05-16 08:37 作者:肖维荣 责任编辑:
行走在太平村的乡间道路上,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不见了,眼前见到的是一条条用砂石铺成的平坦道路,路两旁的农户正在用自来水清洗衣服。自从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太平村党总支一班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解决“八难”为突破口,以取得实效来取信人民,使先进性教育深入人心受到了全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好评。
铺平道路,解决行路难。针对群众反映行路难这一实际,太平村党总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筹措38000多元资金,组织群1000余众投工投劳,拉运砂石铺垫近4公里长、宽4米的路面,使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正在改变。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为大棚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各小组人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引自来水,解决吃水难。太平村的第1、2、3等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并且饮用的浅井水有的还受到污染。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村党总支积极带领群众多方协调,集体投资70多万元,群众集资20多万元,使2000多群众和太平示范小学1000多师生用上了盼望多年的自来水。
清淤修闸,解决灌溉难。太平村8组的闸塘,由于年久失修,闸塘内淤泥严重,已经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在先进性活动中,太平村共投入68000多元资金进行清淤扩建,维修挡墙200米,清淤360方,现已建成一个能蓄水近10万立方米的水闸,解决1200多亩农田和246个大棚的灌溉用水。
调整结构,解决增收难。当前,上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村党总支积极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开拓创新,想方设法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太平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走特色产业的道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闯出了一条新路。在上级的支持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由党总支书记黄竣罡带头种蔬菜大棚,获得成功后,立即号召党员、群众种植,在党员示范大棚的带动下,如今,太平村已种植蔬菜大棚302个,经济效益十分下显著。老党员金成龙种植两个大棚(面积1亩),一年毛收入17000元,纯收入9000元。吃到甜头的他家又在临近的水平村建设10个大棚,进一步扩大了大棚蔬菜的规模和示范带动效应。如今大棚蔬菜真正成为了太平村的特色产业,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免书杂费,解决上学难。为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700多名贫困学生的免书杂费任务,减免金额达50000多元,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个贫困生手中,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的难题。
合作医疗,解决看病难。为了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做到让农民有病医得起,看得好,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全村8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太平村挤出两间办公室作为村卫生所,免费提供水、电等办公条件,帮助农民解决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正在得到缓解。这些新举措,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积极规划,解决安置难。随着城市的发展,太平已逐步成为新城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解决农民的集中安置,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太平村经过多次的调查研究,多方听取专家、群众的意见,严格论证,初步规划出了两个农民安置小区,占地面积248亩,共165416平方米,建房占地150亩10005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能安置3300人。
改造农网,解决用电难。长期以来,由于电力设施的老化和管理等原因,造成了农村电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此,太平村大力支持配合西部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农网改造的步伐,使13组2080户农户的电网改选工程顺利进行。
(肖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