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硕果飘香在金秋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11-01 17:20  作者:赵磊明  责任编辑:

 

金秋十月的洒渔乡大桥村,处处呈现出硕果累累、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金黄的稻子低垂着头,鲜红艳丽的苹果挂满树梢,农民们脸上露出的,是开心的笑容……,与大桥群众一起收获丰收和喜悦的,还有村总支书兼主任秦明周和他带领着的村两委一班人。

见到秦明周时是下午1点左右,他与乡村干部一道到村子里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刚回来。忙了一早上还没吃饭,正是又累又饿的时候。见到妻子准备好放在火炉边的饭菜,他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得知我们都吃过了,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与他干事时的风风火火作风一致。

现年39岁的秦明周属于那种土生土长的村干部。1999年开始在村上当计生宣传员,读过职业中学的他深知知识的重要,于1999年9月开始读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02年7月获得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文凭。通过学习,他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2004年5月,他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2006年8月,按组织要求,他又担起了村总支书的担子,成了支书、主任“一肩挑”村官。

以前,他同妻子除了种土地外,还经常走南闯北做生意,在当地收购苹果、辣椒等农产品,销售到四川、昆明、贵阳等地。多年下来,他已是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家里修建起了一撞每层100多平方米的3层砖房,用上了大彩电、影碟、冰箱等家电,小日子过得火火红红。秦明周说他之所以选择当村官,是想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尽自己力所能及做点好事、实事。

说到就要做到。秦明周当选村主任的第二天,他就和当时的乡党委书记王明昆一起进城,去积极争取改善苹果园基础设施的项目。因为他们知道,大桥村是苹果种植大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植苹果,把苹果种好了,群众就富裕起来了。在他们的努力下,2004年9月,农业部门投资270多万,群众集资9万元,在大桥村1至16组群众万亩连片的苹果园里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动工了。该项目改扩建了两条8.5米宽、长6千米左右公路,并修建了配套灌溉沟渠、抗旱塘。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困扰群众的交通、灌溉问题,夯实了发展基础。2005年9月,秦明周同乡领导一道,再次争取上级支持,在大桥村1至13组群众的田地里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工程总投资70余万元,配套修建“三面光”沟渠4条共2300余米,修建4.5米宽、780米长的机耕路1条。两个农开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大桥村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要种出好苹果,才能卖出好价钱。秦明周积极协调、配合农技部门培训果农,在苹果栽种管理采取了“强拉枝、大改型、高换头、施配肥、疏单果、套袋子”的科技措施。苹果进行套袋实行无公害生产,使用反光薄膜促进苹果着色,提高苹果品质。通过科技措施的推广运用,大桥村很多果农种苹果年收入上万元。目前,秦明周正准备将大桥村的苹果营销大户、种植大户联合起来成立苹果协会,进一步做好苹果的生产、销售工作,做大做强苹果产业。 

为把大桥村建成集文明、科技、致富于一体的新农村,2004年,洒渔乡积极争取,将大桥村的8到13组列为昭阳区文明新村建设工程试点;2005年又被列为昭阳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秦明周和同事们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的运作方式,他们深入到群众家中,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困难,引导农民建设美好的家园,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群众增强文明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文明新村建设的村民们开始改水、改厨、改厕、改厩,规范“五堆”,开展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门前建起整洁的水泥院坝,门面和墙上贴上洁白的瓷砖,门楣上统一贴上了“苹果之乡欢迎你”的彩画,还建起花台栽花养草种树美化环境。目前,第一、二批实施的86户已完成了建设,第三批实施的41户正在建设中。见到示范户通过建设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其他的群众也纷纷要求要做,示范效果十分明显。

每月领着400多元的报酬,要做的工作却很多。秦明周说,当村官真的需要有种奉献精神,不然是难当好的。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由于他妻子诚信经营,所做的苹果生意越做越大,每天忙得不亦乐呼。秦明周忙完村里的事务,也尽力帮助家里做些事。他说:怪了,每天都很忙,可心里觉得很充实。他妻子接话说:你心里高兴啊,那去把门前地里的苹果摘回来,都熟透了。于是,秦明周就担起兜箩到了果园里。一看自己的家的苹果也不错,乐了。

(赵磊明  文/图)

秦明周在采摘自己家的苹果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