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政务

昭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昭阳区统计局  更新时间:2006-06-14 10:46  作者:昭阳区统计局  责任编辑:

 

昭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昭阳区统计局

2006年4月15日


200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围绕既定的“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克服了经济运行中诸多不利因素,使国民经济较好运行、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昭阳辖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673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762万元,增长1.1%,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13万元,增长15.12%,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8306万元,增长10.5%,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83个百分点。昭阳区属实现生产总值(GDP)230984万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99万元,同比增长1.0%,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065万元,同比增长9.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个1.40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20万元,同比增长17.1%,对GDP增长的贡献为8.8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有新变化,辖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3.97∶46.18∶39.85调整为14.41:50.64:34.95。人均GDP为7399元,比上年增长10.2%。区属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从上年的34.57∶15.14∶50.29调整为31.52:15.61:52.87。

辖区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3776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十五”期间辖区GDP年平均增长7.71%,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速慢0.2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投入不足, 农民从事非农业技能培训力度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困难;城镇人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物价涨势相对平稳,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窘迫;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新的产业支柱尚未形成,与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内城市相比相对差距仍然较大;生态依然脆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仍显突出。

二、农业

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07万吨 ,比上年减少27.77%;烤烟产量1.27万吨,增长5.22%;蔬菜产量14.55万吨,增长18.53%;水果产量8.65万吨,增长28.86%。

区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51万吨,比上年增长3.45%;牛奶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水产品产量0.038万吨,比上年增长6.1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05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幅度较大。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2943.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4.48%;农村用电量33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辖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 26583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1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8881万元,增长16.65 %。区属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3665万元,比上年增长5.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卷烟产量48.29万箱,增长21.79%;机制纸及纸板产量 0.21万吨,下降11.43%;原煤产量37.36万吨,比上年增长33.43%;发电量 52084万千瓦小时,增长37.68%;水泥产量 17.78万吨,增长7.1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一定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税 181547万元,实现利润28207万元。从主要工业行业来看,烟草制品业实现利税17530万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 -5636万元。全区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199万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税886万元,实现利润-331万元。

全区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5年辖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2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 2.46 %。全区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075万元,比上年减少5.70 %;企业实现利润 8358万元,增长2. 68倍;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57582元/人,下降17.4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232万平方米,减少47.56%;竣工面积26272万平方米,减少45.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94667万元,比上年减少12.35%;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0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5.83%。辖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833万元,比上年减少9.85%;水利投资 5355万元,增长 76.62%;全区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个,完成投资273.15万元,分别增长14.29%和22.35%,重大项目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4.5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2005年商品房市场更加向着居民需求发展。全区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 8887万元,比上年减少34.4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6.6  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 12.61万平方米,减少1.71%;商品房屋销售额175.47万元,增长1.49%。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1.01%,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71元,比上年增长7.5%;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3.5%。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471万元,增长8.0%;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100    万元,增长5.78%。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繁荣市场的活跃力量。2005年,辖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6895万元,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95632万元,占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7.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比上年减少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0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78%。

市场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低于上年涨幅 2.3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7.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31347万元,比上年增长 14.0%。全年公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177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16%,旅客周转量44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8%。

邮电通信业发展平缓。全区邮电业务总量 14007万元,比上年增长 3.89%;函件56.46万件,比上年减少22.66%;报刊期发数3.85万份,比上年减少4.47%;年末全区固定电话机数6.50万部,比上年下降0.9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区财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3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9%。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0928万元,比上年增长5.65%。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660653万元,比年初增长27.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89636万元,比年初增长18.97%。信贷资金继续向重点行业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 418677万元,比年初增长 15.5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88156万元,现金支出 157656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有1所,在校学生3610   人,比上年下降1.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954人,比上年增长28.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9108人,增长26.38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38338人,下降2.95%。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9482人,下降1.19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06%,全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2年。

科技发展有一定进步。全区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研单位2个,科技人员80人,科研经费支出316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艺术表演团体2 个,公共图书馆 2个,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96%和83.75%,电视用户入户率为28.06%。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卫生机构3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479  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02人。体育事业有所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十、资源与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 75 %;工业固体废物结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3.8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28.99%。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成效。2005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22‰,死亡率为1.8‰,自然增长率为11.42‰。年末全区总人口为770579   人,比上年末增加3322人;其中:城镇人口173473人,乡村人口597106人。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区就业人员 41.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87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员 35.42万   人,增加0.31万人;城镇就业人员 6.2万人,增加 0.56万人。年末全区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0.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5.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72元,比上年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6740元,比上年增长 4.9%。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2166元,增长12.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99元,增长10.8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564   元,比上年增长 38.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 36%。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60张,全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158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871人,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092人,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 31086人。全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 18700    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1458人。

注释:

1、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6年昭阳区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5年昭阳区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九五”和“十五”期间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速度根据经济普查的修订数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5、公报中涉及物价、城乡居民收支等相关指标由农调和城调点提供资料。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