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7-12-12 09:5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一、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一)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引起的病症最常见的有: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俗称黑牙齿)

氟斑牙是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以对牙齿的损害为主,引起牙齿的釉质呈白垩、着色、缺损改变以及严重的磨损。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氟骨症

氟骨症是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另一种典型临床表现。以对骨骼的损伤为主,主要表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出现弯腰和驼背,最后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

(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1.改炉、改灶

(1)密闭不敞炉燃烧

(2)烟囱出屋

2.改变辣椒、玉米干燥方式

(1)利用烤烟房烘烤干燥

(2)自然晾晒

(3)改变主食成分,少吃或不吃被燃煤污染的玉米和辣椒,减少摄氟量。
   
3.正确储存、食用粮食

粮食和辣椒干燥后应放在远离厨房或炉灶火或煤烟熏不到的地方,最好放在容器内或袋子内密闭储存;粮食和辣椒在烹调、煮前淘洗干净,去其表面含氟的污染物。

4.改善居室布局

居室应与厨房或炉灶分隔开,各占一室。

二、昭阳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概况

昭阳区是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历史病区。2005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重视关怀下,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项目,至2011年,全区累计实施项目改炉改灶62006套,群众自改炉灶15654户,覆盖18个乡(镇)、办事处,88个病区村(农村社区居委会)。全区累计改炉改灶数为77660套,改炉改灶率达92.81%,中、小学生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家庭户主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到95%以上。

主要防治策略

(一)组织领导

1.区政府设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规划,领导小组在卫生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计划安排、检查考核。区疾控中心设有地方病防治专业科室,从事辖区内地方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2.及时下拨防治经费。

(二)制定方案,加强培训,建立技术支持

按照省、市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各年度制定了相应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技术方案》、《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人员执行能力,每年召开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及培训会议,对项目的实施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同时对参加会议的乡(镇、办事处)卫生院院长、疾控专职人员以及区、乡项目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工作业务培训。此后,随着项目的开展,区项目技术指导组又根据工作进展的需要,对乡、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项目乡镇也相应召开工作及培训会,进行村级培训。通过层层会议安排部署,逐级培训,增强了区、乡、村项目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技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项目有序推进

根据省、市实施方案要求,按照“领导重视,群众有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防治工作的病区乡镇,优先选取病情重、人口相对集中的病区村,提倡整村推进改炉改灶”的项目实施原则,为使我区改炉改灶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区项目办在确定项目乡镇之前,组织人员深入病区乡镇、村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通过调查,选择确定项目乡镇逐步实施改炉改灶工作。

(四)健康教育

1.每年均通过电视、广播等开展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活动。

2.区疾控中心每年均下发地方病防治手册,读本,册页等,并联合教育部门要求辖区中小学每年均有教学计划且开展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核心内容:

地方性氟中毒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方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2.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3.云南省地方性氟中毒包括燃煤污染型和饮水型两种病区类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由于长期习惯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灶燃烧含氟量较高的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等主要食物,导致人体总摄氟量过高所致;饮水型氟中毒是长期饮用高氟水所致。

4.改良炉灶,降低空气和食物氟污染是预防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措施。

5.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6.降低饮水氟含量(改换水源或饮水除氟),避免饮用高氟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措施。

昭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