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5-12-01 10:56 作者:徐高阳 责任编辑:
近日, 2015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中,上海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发布一份关于上海23所高校1075名在校生的《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最新报告,称约有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满怀期待,既羡慕创业者的勇敢和成就,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成就自我。
大学生创业的态势不仅局限于上海,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学生的观念也日渐放宽,从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转变为毕业后怎么创业。
政策利好,扶持创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新规定要求学生应履行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义务。此外,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潮,规定也给予了支持,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可以细分为物质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中物质上的鼓励包括提供场所、设立奖金等。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将对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给予每校50万元的支持。该办法于9月1日起施行。
除了物质上的鼓励,还要照顾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感受。从12月1日起,北京市将为创业的高校在校生办理《就业创业证》,持证学生可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就业创业证》是由《就业失业登记证》发展而来,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相比于《就业失业登记证》,新的证明更容易被大学生创业者所接受。
高校响应,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至关重要。如今,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已经不再新奇。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77.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占31%,有创业实践的占13.4%,有创业计划的占60.2%。
学校从鼓励学生就业到支持学生创业的转变,并不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创业。创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思考和积淀。
刘夜,作业盒子CEO,一个“创业狂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创业,觉得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无处释放。大一时,刘夜卖衣服一天收入1万多元,因为给同学发工资,他变得小有名气。在学校里,刘夜的计算机水平甚至超过计算机系的人。大二那年,通过做技术外包,他赚了六七十万。他又于大三注册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因脉科技,还没毕业,公司年收入已超200万元。2013年后,为了创办作业盒子,他离开了因脉科技。
看似平坦创业之路其实也免不了坎坷,其中艰辛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创业者需要在困难中积累,从积累中成长,再从成长中爆发。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在接受《生活时代》采访时表示:“大学生的创业,一定是基于创新的创业。要创新,你就必须得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架构,要没有这个,不可能基于创新去创业。所以我们国家的战略说的是大众创业,没有说万众创业。我认为这个概念应该偏向于大学生创业,高校毕业的学生,是创新的中坚力量,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去做一些创业方面的动作。”
创业形式较单一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个错误的“四两拨千斤”观念,想要利用熟悉的互联网做一些一本万利的事情,稍有挫折就质疑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所以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主要围绕社交、电商、营销这三大主题。对于创业有很美好的幻想,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可以去创业了,殊不知创业要比就业困难得多。
《生活时代》通过走访高校学生发现,90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影响,身上大多有一颗奋斗的心。当谈到对创业项目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时,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甚至是为创业而创业。没有清晰的逻辑概念,也没有任何资源储备就冲出来要创业,如果创业失败了就当做积累经验,这种创业的成功率恐怕会很低。
大学生创业切忌好高骛远,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小做起,无论成败与否,都不能仅仅用薪水、业绩来衡量。为通往更丰富的世界提供一种别样选择,积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创业不要向“钱”看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这意味着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升级。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是有朝气、思维活跃且具有创新力。不过,国家鼓励创业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去创业。有很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创业就应该是把学业扔到一边,去开公司赚钱。其实不然,大学生创业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去创新。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先生曾说过:“大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认为现在就要人人做比尔・盖茨,我认为特别危险。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太狭义,多指开公司当老板挣钱,谈到科技创新就是当比尔・盖茨或乔布斯。韩启德的这番话击中了当前一些大学生创业的软肋――不为前途为“钱途”。一些大学生急于创业,盯着的仅仅是个“钱”字,这样的动机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链接
大学生创业的几点建议
1.有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回答你所选的项目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我们再要制定出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资金如同企业的粮食,要保证企业每天有饭吃,不能饿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在企业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
但开业后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畅、人员增加、费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
3.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商业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商业社会,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工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稳定发展。另外,还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学会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商业氛围,这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从亲力亲为到建立团队:企业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大学生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须自己去做。只有明确目标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决一件关键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会更有效。当企业立了足,并有了资金后,就应该建立一个团队。创业者应从自己亲力亲为,转变为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企业就会跨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5.盈利是做企业最终的目标: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因此无论是制定可行性报告、工作计划还是活动方案,都应该明确如何去盈利。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有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你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
6.不要惧怕失败: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失败了不气馁,调整方案,换个方式和方法继续前进,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很重要!看看我们身边一些成功的企业,特别是网络时代的英雄们,有几个是按他们创办初期的想法赚到钱的,他们大都经历过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唯有坚持才使他们成为今天的网络英雄。我们应该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它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阶梯。(文/徐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