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应试型艺术教育“高烧”难退 谁是考级背后推手?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7-10-10 08:31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你的孩子过几级了?”进入七八月份,这句话成为不少学生家长见面时的问候语,有人甚至将七八两个月份戏称为“考级月”。考级,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之外,一道独特的社会风景。透过这股考级热潮可以看到,课外艺术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应试化的路子,慢慢偏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考级:应试型艺术教育“高烧”难退

  为了通过8月份的钢琴二级,济南6岁的小男孩果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规定训练。每天要练习三个小时,果果经常为此跟妈妈进行“反抗”,考级对他来说,成为还没进校门前就要面对的一道门槛。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少年宫钢琴教师孙建军说,家长热衷于考级与社会上的“考试情结”有关,不管学什么都要考一考,不考试就不知道学得怎么样。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下,尽管考级已经与升学加分脱钩,考级证书实际并无多少含金量,但仍吸引了不少家长趋之若鹜。

  一位家长对记者说,自己的孩子四岁学声乐,五岁学电子琴,六岁半开始学钢琴,参加了四次考级,今年7月,刚刚考过了中央音乐学院校外等级考试的儿童声乐10级。这位妈妈说,开始学艺术特长时,初衷是给孩子培养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并不期望孩子成名成家,考级也是件无所谓的事。但周围孩子都在考级,学校老师也经常以此衡量孩子水平。“考级成了一件明知没用,又不得不做的事。”她说。

  有的家长对记者说,一般学琴的小孩都要考级,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但相当于给孩子设立了一个阶段性目标,督促孩子进步,而且有了专家认可,每次考过级都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来自山东省文化厅的消息说,山东每年有七八万人次参加各种艺术考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了解,艺术考级起源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考级制度开始为我国艺术界所关注。现在各类艺术考级发展到大大小小30余个艺术门类,每年有百万以上人次先后参加各类艺术分级考试。

    考级:谁是背后推手?

  据了解,在山东设点的考级机构共有11家,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承办单位由原来的十几家发展到七八十家,其中包括培训学校、艺术团体、文化宫、各种协会等。

  考级机构让人眼花缭乱,一般家长并不明就里。一位家长说,不管学钢琴或声乐,孩子达到一定水平后,老师就会提醒家长带孩子去考级,至于考级是谁主办的,就全看老师的了,因为报名表一般都是老师给的。济南一位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家长说,女儿从2004年以来参加过四次考级,每次的报名费从100元到200元不等,有中国音协主办的,也有教育部门组织的考级,老师推荐哪个就考哪个。

  据知情人介绍,考级背后有一条利益链,从主办单位到承办单位、承办点层层利益分成,为了多招生源,各考级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位知情人介绍,一些规模不大的考级机构对介绍生源多的老师有奖励措施。另外,各家考级机构一个普遍的做法是,放宽考级标准,导致质量下滑,就是为了提高考生通过率。“拿钢琴来说,只要勉强能把规定曲目演奏下来,基本就能通过。如果卡得严,谁还敢来考啊?”这位专业人士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开办各门社会艺术考级的单位已发展到几十家,其中最主要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考点的有10余家,开办单位包括中国文联下属协会、艺术高校、各地少年宫、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有一些由文化公司或文化个体户承办,有些地方教育部门也有涉及。有的为了争夺考级考生资源而恶性竞争,有的考级本身缺乏科学的定位,结果造成混乱局面。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许多考级活动商业化色彩浓厚,主要原因在于包括艺术学院、艺术协会等多元主体的无序竞争,考级正在一点点地背离它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规范。

  据了解,有的考级机构每年组织一到两次考级,考级费从一级到表演文凭级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以山东7万考生,每人每次收费80元计算,仅山东的考级蛋糕就有五六百万元之巨。正是在利益驱动下,艺术考级这项集学术性、权威性和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行为,已经染上了浓浓的“铜臭味”。“考级已经不是纯粹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利益驱动,没有一家机构会干。”一位多年担任考官的钢琴教授说。

    艺术教育,应该怎么走?

  今年,教育部再次重申,不允许艺术考级与升学挂钩,但是考级仍然火爆,艺术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应试的路子,远远背离了其陶冶情操的初衷。

  孙建军认为,老师过分注重技术训练,忽视艺术内涵的培养,学生机械学习,考完级就不知该干什么了,考级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艺术才华。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唐宁说,技巧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更重要。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弹熟几支曲子,在比赛中获过几次奖,考过专业几级,并不一定就有多高的艺术修养。技术与艺术本末倒置,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本来目的。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晓峰说,艺术考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标尺,但是当前的考级被功利化了。许多老师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成果,对学生不切实际地拔高。不少音乐老师为了应付考级,把眼光盯在那几首考级曲目上,只让孩子练习这几首曲子,其他相关知识和基础理论一概不讲。

  李晓峰说,学习艺术特别是器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相当多的学生将来并不以艺术为职业,培养对艺术的感觉、爱好是最重要的。很多孩子考完级就一扔了之,艺术学校里很多学生有考级经历,但即使上了专业学校,有的学生也并不是真正热爱艺术。

  针对当前的考级热潮,专家建议,要对考级机构进行清理规范,维护考级的严肃性、权威性。“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让每个人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家长和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学会体悟与欣赏,艺术之美才能在每个孩子身上如花绽放。”孙建军说。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