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希望的田野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0-07-08 17:41  作者:赵磊明 曹斌  责任编辑:




在磅礴雄奇的云贵高原,撒落着无数颗璀璨的明珠,昭阳这颗明珠,就在高原上闪烁发亮。2009年,昭阳区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情况,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好机遇,用辛勤的汗水“开”出了农业发展新景象,“开”出了农村发展的新天地。

希望的田野

――昭阳区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昭阳区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有耕地101.1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53.1万亩。全区80余万人口中有60余万是农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昭阳区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等情况,坚持“农业立区”,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紧紧围绕苹果、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优势农特产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得这一“德政”之举在项目区开出了鲜艳无比的花朵。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大为改观、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明显增长、新农村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农开项目看了让人高兴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生产条件

2009年,在省、市农发办的支持、帮助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发办按照“区域规划、规模开发、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配套、全面建设”的原则。实施了总投资3415万元共三个项目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通过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为开发区农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玉米与莲花白套种

有水涝,无水旱,这是过去靖安乡洪家营村的真实写照。由于旱、涝灾害频繁,沟渠不配套,农作物复种指数低,粮食产量低,群众增收缓慢,不少村民只好外出打工谋生。2009年,昭阳区农业综合开发在洪家营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玉米、马铃薯套种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为中心,进行渠路、水池配套和土壤改良,推广农业机械、玉米良种、蔬菜种植等一系列提质、增产、增效措施,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总投资1445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中央省、市财政投资合计127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7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修建4横4纵道路19条16.63公里,修建沟渠17条14.93公里,修建拦河坝2座、渠系建筑物240座,蓄水池9座,完成配套农机具33台,完成玉米套种马铃薯示范种植1万亩。项目实施中,群众积极支持,无偿提供土地126亩,砍去树木600多颗,拆除房屋6户11间。值得一提的是,靖安乡农开项目中建成的道路中有5.1公里是水泥路,水泥路或建设在村子附近,或建设在干道上,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在今年昭阳区遭遇的百年不遇的特大灾旱中,通过沟渠引来了清澈的河水,确保了玉米等农作物的及时点种。洪家营村村民廖成高告诉记者:农开项目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好处。实施农开项目以后,把路修通了,沟修通了,群众用电动车的多了,这样就节省了劳力,农民收入大大的增加,他们非常高兴。”

2009年昭阳区农开项目中的渔洞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凤凰、永丰、旧圃、苏家院等四个乡镇办事处。具体是凤凰办事处的黑泥地社区,永丰镇的绿荫、三甲村,旧圃镇的三善堂村,苏家院乡的迤那村。项目区地势平坦,是昭阳区蔬菜生产基地和粮食基地,但因渠路不配套,有水不能灌,有涝不能排,致使蔬菜和粮食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群众增收缓慢。总投资778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在该区域以蔬菜、粮食产业发展为中心,进行渠、路、池配套,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700亩,修建沟渠7.83公里,蓄水池2座,修建机耕路13.43公里,配套农机具10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辣椒、大白菜、西葫芦示范种植700亩,山嵛菜示范种植300亩。推广马铃薯示范种植800亩,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玉米示范种植800亩,推广苹果、马铃薯、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示范500亩,推广苹果省力化三优种植模式100亩。通过试种推广蔬菜、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加大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等提质增效措施,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达到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扶“龙头”放大农业效益

畜禽养殖历来是群众的钱袋子,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昭阳区积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速推进产业化经营。2009年,昭阳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由昭阳区万宝生猪有限公司承建。6万吨饲料加工新建项目总投资119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75万元、企业自筹733万元、银行贷款384万元。经过努力,新建的厂房仓库已基本完工,机器设备已购置待安装调试,农民工培训已达3000人次。该项目年设计生产饲料6000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3600万元,年新增利税1000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3600户,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746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100人。有利于昭阳区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扩大和延长产业链,促进就业和带动群众增收。

严格管理确保民心工程造福于民

接市农发办2009年度投资计划任务后,区委、政府随即召开专题会议作了安排部署,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协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区农开办认真总结以往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扬长避短,实行竞争立项;并组织力量深入项目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召开乡(镇)办事处,村、组干部会议,阐明项目拟建地点、内容、投资、时间,村、组干部向农发办作出书面承诺,保证处理好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调整、果树砍伐、房屋拆迁及投工投劳等问题;区水利局抽派技术人员协助区农发办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形成书面设计报告上报市农发办。项目前期工作均符合有关规定,达到要求的深度。

为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搞好2009年度项目建设,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区农发办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参与项目建设和工程监理单位。工程于2009年11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监理公司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区农发办与项目乡(镇)、办事处共同组成施工现场管理组,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监督、管理。项目区乡(镇)、办事处成立项目管理领导组,协助农发办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监督。技术人员和乡、村、社干部早出晚归,整天坚守在工地上,既对质量进行监管,又掌握工程进度;在现场验收中,凡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一律返工重建,直至达标。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要求,开设了财政资金专户,严格审核把关,强化跟踪审计,并采取按进度分期拨付,竣工验收后一次性决算的方式,有力地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工程项目于3月30日竣工投入使用。2009年所建工程均达到设计标准,内在质量过硬,外观平整,弯道自然流畅,主线顺直,路面回填包工饱满。省委副书记李纪恒4月23日、省农发办主任杨昆5月8日、省财政厅副巡视员方向前6月21日分别到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对项目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开发成果引人瞩目

花开无声香自留。项目区干部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2009年,昭阳区实施的3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改造中低产田1.8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年节约用水量53万立方米,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56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6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60万公斤、蔬菜1105万公斤、其它农产品21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227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1084万元。土地治理项目受益农户4575户,1.83万人,人均增收592元。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的昭阳大地,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望天收”、“薄收田”变成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粗放、掠夺、浪费资源型的恶性生产逐步过渡为精细的生态农业生产、科技农业生产,促进了项目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路变平了、水变清了、乡村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看着勃勃生长的庄稼,笑意荡漾在农民兄弟们的脸上。黑泥地支书胡廷权说:黑泥地、绿荫、龙山寨、元龙以往的沟,天下雨排不掉,干旱又灌不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现在老百姓要节约三分之二的劳力,现在的路走着也高兴,满群众很满意。

放眼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的昭阳大地,一条条致富路夯实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个蓄水池犹如银色的聚宝盆,一条条水渠指引着丰收的希望,一个个产业孕育着致富的梦想,乘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强劲东风,勤劳勇敢的昭阳人民正迈向农业开发新的征程……

(赵磊明曹斌文/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