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昭阳区荞子生产发展浅议

来源:昭阳区农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6-16 10:47  作者:伍正容  责任编辑:

 

一、荞子的生长条件。荞子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积温1100~2100℃,荞子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5~30℃,播种后4~5天就能整齐出苗。生育阶段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同时荞子是喜湿短日照作物。从出苗到开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长日照条件下生育;从开花到成熟的生育后期,宜在短日照条件下生育。荞子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带酸性或新垦地都可以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最适合。

随着人们生活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荞子的保健食疗作物受到重视,市场需要越来越大,较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为我区荞子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0年以来,昭阳区境内已有多家荞子加工企业,为区内荞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荞子产业前景广阔。我区具有开发荞子制品的巨大潜力,作为原料基地,每年可向加工企业提供上千吨的商品荞子。(三) 全区荞子种植面积及产量,在大春杂粮中一直居首位。2005年,全区荞子种植面积达49387亩,总产量达5187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就有16个乡镇种植,是二半山以上区域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四)荞子在我区农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在二半山及以上荞子生产区,水热资源不能满足其它谷类作物种植,只能种植荞子,在坝区和一般山区荞子可在主作收获后,补种一熟荞子,,既增加复种指数,又便于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

    三、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由于科研部门、种植农户、加工企业三者的利益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效益共享同一体。荞子按质按品种定价的商品交易市场尚未形成,致使我区荞子品种较杂,同时相关部门对荞子的品种筛选、选育引试力度不够,缺乏高产优质当家品种。(二) 大面种植荞子的农民多属二半山区以上的贫困人口,经济能力差,无力购买所需种子、肥料,致使荞子生产不成规模。由于山区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农业科技推广比较困难。(三)由于零星种植,未形成专业化生产,同时科技推广不到位。目前我区荞子在栽培技术上存在耕作粗放、播种大多采用传统的撒播、不施肥、种植品种差、只种不管等问题,导致荞子产量低、品质差。

    四、 对发展荞子生产的建议(一 ) 应加大荞子的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尽快解决荞子品种问题,加快荞子生产技术研究和开展荞子产业的实施,引进适合种植区不同海拔、土壤、气候、生态条件下最适宜的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不断增加经济效益。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