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昭通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来源:昭阳林业网  更新时间:2007-08-15 16:19  作者:白祖云  责任编辑:

 

摘要:昭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典型的立体气候,森林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昭通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研究昭通森林资源资源的特点,为昭通林业发展提供基本的依据。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特点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为决策提供基本依据。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各项基础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不得不考虑生态问题和当地的森林资源状况。通过对昭通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可为项目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

1.2为林业技术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当前,昭通正实施林业四大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通过对昭通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可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施工作业设计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资料。

1.3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指导。通过对昭通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为昭通林业的整体规划及正在实施的林业四大工程规划、布局、制定计划及计划的落实提供参考。

2 基本情况

3  森林资源现状

3.1林地利用。全市现有林业用地101.3648万hm2,占国土面积44.03%。其中:有林地41.7905万hm2,灌木林地37.3608万hm2,疏林地2.079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7.0453万hm2,无林地13.0699万hm2,苗圃地0.0192万hm2。有林地中,林分面积36.6089万hm2,竹林0.8705万hm2,经济林4.3111万hm2,经济林占有林地的10.316%。国有林地13.7227万hm2,占全市林地的13.538%;集体林地87.6421万hm2,占全市林地的86.462%。全市森林覆盖率34.465%,其中有林地覆盖率18.153%,灌木林地覆盖率16.229%,四旁树覆盖率0.082%。

3.2森林资源蓄积。活立木总蓄积1937.1972万m3,其中:用材林813.5686万m3,占42%;防护林689.9484万m3,占35.6%;经济林(工业原料林)98.7374万m3,占5.1%;薪炭林87.7823万m3,占4.5%;特种用途林63.5379万m3,占3.3%;疏林39.798万m3,占2.1%;其它143.8064万m3,占7.4%。

3.3森林资源生长量。全市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年均生长量158万m3,其中:用材林年生长量72.1万m3,防护林年生长量54.1万m3,经济林(工业原料林)年生长量7.8万m3,薪炭林年生长量7.6万m3,特种用途林年生长量4.2万m3,疏林年生长量2.6万m3,其它(四旁树、散生木)年生长量9.6万m3。

3.4森林资源消耗量。全市森林资源消耗量83.7164万m3,其中:商品材消耗量0.976万m3,农民自用材消耗量38.0506万m3,培植业用材消耗量2.8984万m3,烧柴消耗量38.1004万m3,灾害性消耗消耗量1.155万m3,其它消耗消耗量2.536万m3,竹子消耗消耗量1067.302万株。

3.5古树名木资源。全市有古树名木300余株,经过调查,记载有明确地点,建立档案的有252株,涉及47个科,73个属。在古树名木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桫椤,二级保护植物光叶珙桐、木瓜红、水青树、攀枝花苏铁、香果树、银杏、鹅掌楸、紫金木,三级保护植物有七叶树、龙眼、厚朴、楠木、桢楠、筇竹、黄杉、红椿、白辛树、领春木。

3.6野生动物资源。全市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全省278种兽类中,昭通大多数都有,经济价值较大,并已利用的兽类有25种。两栖爬行类动物种类较多,但种类较少,昭通的两栖爬行类动物主要是药用,价值较高的有9种。鸟类有148种,占全省的20%。昆虫有842种,主要的经济昆虫有桑蚕、紫胶虫、蜜蜂、白蜡虫、倍蚜虫等。纳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有44种,占全省的23%。其中:一类保护动物8种,二类保护动物36种。

3.7野生植物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90余科、680余属、1400余种,野生植物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目前,已知有利用价值的野生香料植物130余种,樟科植物54种,油料植物资源160种,淀粉植物150种,单宁植物资源85种,纤维植物200余种,中药品种290多种,较为珍稀名贵的如天麻、杜仲、黄柏、半夏、厚朴、黄连等18种。有珍稀频危植物58种,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2种、二级保护的24种、三级保护的32种。

3.8经济林木资源。昭通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是云南经济林木种类较为丰富的市州之一。经济林成林投产面积5.0033万hm2,大多农林间作或为兼用林,包括成林投产、新造林及兼用形的生态-经济型经济林木,全市有经济林木13.138万hm2,总产量82.451万t。其中:干果3.3万hm2,水果2.21万hm2,木本药材0.417万hm2,工业原料林2.181万hm2,调料林2.163万hm2,其它2.867万hm2。有核桃1.783万hm2,年产量7200t;板栗1.18万hm2,年产量3500t;苹果1万hm2,年产量265700t;漆树1.262万hm2,年产漆量390t;花椒2.163万hm2,年产量463580t;笋用竹2.456万hm2,年产量8850t。

4  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4.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总体上,大多数森林资源分布在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而金沙江等主要河流、公路沿线这些地方由于社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保留下来的森林资源也比较少。从有林地的分布看,全市有林地覆盖率最高的是水富县,高达35.549%,最低的是彝良县,仅为12.913%。有林地覆盖率在30%以上的县只有水富一个县,有林地覆盖率在20-30%之间的县有绥江、昭阳、大关、巧家、四个县。有林地覆盖率在10-20%之间的有鲁甸、永善、盐津、镇雄、威信、彝良6个县。从森林资源蓄积量的分布看,全市每平方公里分布活立木蓄积量最高的是水富县,为2424.26m3,其次是绥江县,为2028.67m3;最低的是昭阳区,为357.19 m3。每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2000 m3以上的只有水富、绥江两县;1000-2000 m3之间的有永善、威信、巧家、大关四县;1000 m3以下的有彝良、盐津、镇雄、鲁甸、昭阳五县区。以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上的活立木蓄积均居全市第一位水富县为例,县内也仍然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从分布的乡镇看,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太平乡境内。从分布的地形地貌看,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区。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昭通市森林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交通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

4.2中幼林比重大。全市林分面积36.6089万hm2中,幼林11.4685万hm2,占林分面积的31.328%;幼林活立木蓄积215.107万m3,占林分蓄积的12.267%。中龄林13.6952万hm2,占37.409%;中龄林活立木蓄积699.3302万m3,占林分蓄积的39.88%。近熟林5.8985万hm2,占林分面积的16.112%;近熟林活立木蓄积368.4108万m3,占林分蓄积的21.009%。成熟林4.6776万hm2,占林分面积的12.777%;成熟林活立木蓄积364.1485万m3,占林分蓄积的20.766%。过熟林0.8691万hm2,占林分面积的2.374%;过熟林活立木蓄积106.5783万m3,占林分蓄积的6.078%。中、幼林面积25.1637万hm2,占林分面积的68.737%;蓄积914.4302万m3,占林分蓄积的52.147%。近、成、过熟林仅11.4452万hm2,占林分面积的31.263%;活立木蓄积839.1376万m3,占林分蓄积的47.853%。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大跃进时期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1990年以后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1952年,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有林地面积44.47万hm2,有林地覆盖率19.8%,活立木蓄积3001万m3。1953-1973年,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有林地面积14.80万hm2,有林地覆盖率6.7%,活立木蓄积814.2万m3,这一时期,森林资源急剧下降,主要是大跃进时大炼钢铁,许多原始林遭受破坏。1974年-1980年,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有林地面积15.47万hm2,有林地覆盖率6.9%,活立木蓄积880万m3,这一时期基本保持了森林资源的稳定。1981年-1993年,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有林地面积19.5万hm2,有林地覆盖率8.7%,活立木蓄积1123万m3,这一时期森林资源有了明显增长,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了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商品林基地建设、长防林工程及以工代赈林业建设项目,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同时实行限额采伐管理。1994年-1997年,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有林地面积40.20万hm2,有林地覆盖率17.46%,活立木蓄积1642.33万m3,这一时期,森林资源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1990年全市11县区全面启动了长防林工程造林,拉开了大规模工程造林的序幕,提高了造林质量,到1997年,新造林大部分都已郁闭成林。根据“十一五”编限资料,当前全市有林地面积41.7905万hm2,有林地覆盖率18.153%,活立木蓄积1937.81万m3。因此,50年代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90年代的大规模工程造林及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加强是形成中、幼林比重大的主要原因。

4.3人工林形成了“南松北杉”的格局。在商品林基地、速生丰产林、长防林等项目建设中,南部县包括昭阳区、鲁甸、巧家及永善、彝良南部主要以营造华山松为主;北部县包括镇雄、威信、绥江、水富、盐津、大关及永善、彝良北部主要以营造杉木为主。因此,人工用材林、防护林形成了“南松北杉”的格局,林分结构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差,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威胁大。

4.4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境内植被具有植物种类繁多、珍稀土特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南北交汇、东西兼备的特点。区域内植被划分为干热稀树落叶阔叶林、温热带常绿阔叶林、半干旱常绿阔叶混交林、暖温潮湿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凉湿润常绿针叶林、冷凉湿润常绿阔叶针叶林、寒冷潮湿常绿阔叶林7种植被类型。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严重,原生植被所剩无几,许多种植物种和植被类型已逐渐消失或面临绝迹的危险,但仍然保持着种类丰富的特点。全市有高等植物190余科、680余属、1400余种。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昭通的地理因素造成的,全市海拔高差3773m,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按热量类型的划分指标划分,可分为六种气候类型。南亚热带,其指示植物是攀枝花、香蕉。中亚热带北部县以杉木为主,还有枫、桦、樟、檫木、女贞、青杠、椿、刺楸、泡桐、苦楝、棕榈、竹类及众多的亚热带灌木树种;南部县以云南松为主,还有榕树、桉树、栓皮栎、细叶青杠、合欢、梧桐、滇橄榄等;南北部县均有油桐、乌桕分布。北亚热带的主要树种是核桃、板栗、竹类、茶树。南温带在全市土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栎类、华山松、核桃、板栗、漆树。中温带,即通常称的高二半山区,南部以云南松为代表,北部以峨眉栲、筇竹为代表。北温带,以草为主。

4.5森林资源商品转换率低。从林业产值看,全市2004年林业产值5亿元,平均每公顷林地实现产值491元,全省平均每公顷林地实现产值924元,是全省的53.1%;全市人均实现林业产值99元,全省人均实现林业产值519元,占全省的19.1%。从森林资源木材消耗结构看,商品性消耗量269413 m3,占全市森林资源总消耗量的32.18%,非商品性消耗量567751 m3,占全市森林资源总消耗量的67.82%。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昭通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长江上游,市内国家规划了三个巨型水电站,生态对林业的需求十分迫切,在两类林区划中,公益林67.6占%,商品只占32.4%。二是由于昭通开发较早,生态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贫瘠,林地生产力低。三是林产化工业十分落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特色产业开发不足。

5  结论和建议

社会对昭通林业的需求,不仅需要生态效益,而且也需要经济效益,片面强调生态效益或片面强调经济效益,都难以实现林业的持续发展;昭通林业的优势,不在于资源的规模,而在于资源的种类,要立足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同时并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生态与经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5.1加大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力度。立足昭通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的优势,加强与省内外林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加强保护,科学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培植昭通特色产业,如天麻栽培、筇竹保护与开发、野生香料、油料林的培植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

5.2大力发展兼用林业。昭通林业发展要走有昭通特色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大力发展兼用型林业,在林业建设中认真落实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针,在造林中大力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树种,如竹子、核桃等。通过兼用型林业的发展,处理好国家、地方、林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近期利益与中、长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调动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5.3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减少薪柴消耗。昭通人口多,加上近几年来煤价大幅上涨,农民人均收入低,薪柴消耗呈急剧上涨的趋势,增加了生态压力。昭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减少薪柴消耗,尤其是加快沼气池建设的速度,同时要积极采取节柴改灶、太阳能推广等各种有效的措施,减少农村的薪柴消耗,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提高木材的商品转化率。

5.4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立足昭通森林景观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走一条不消耗或少消耗森林资源的产业发展路子。在森林资源培育及其它林产业发展中,要与森林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整合全市的资源和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5.5加快林产工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虽然昭通林业资源在总量上并不占优势,但一些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具有特色,但加工业十分落后。上万公顷的有核桃、板栗、苹果、漆树、花椒、笋用竹等,要立足这些资源,加快林产工业的发展和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5.6搞好布局,调整结构。结合正在实施的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争取启动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调整资源结构,实现林业整体效益的优化。在空间上,要突出生态薄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形成森林资源合理的水平分布格局;减少纯林营造,实行乔、灌、草结合,形成良好的立体结构。在林龄结构上,要通过森林资源的采伐管理,减少主伐量,增加抚育新间伐量,以永续利用为指导思想,调整林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2]。在林种结构上,不要拘束于五大林种的划分,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想,发展兼用型林业,把发展培植生态-经济型和经济-生态型资源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昭通实际优化林种结构。


参考文献:

[1]白祖云,成思忠,赵峰,《昭通筇竹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初探》[A],《中国林学会第二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2005年9月。

[2]刘国龙,《云南省“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实施要点及问题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4年第29卷,第3期58页。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