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发展加工型马铃薯推进农业产业化

来源:昭阳区农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3-20 11:29  作者:凌继发 崔讲文  责任编辑:

 

    马铃薯产业是昭阳区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昭阳区委、区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发展和培植的重要产业之一。2005年市、区两级政府把加工型马铃薯基地建设作为亮点工程来狠抓落实。

    一、马铃薯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马铃薯生产在昭阳区历史悠久,1952―1990年的38年间,面积扩大了近1倍,亩产由107.5公斤增加到319公斤,增196.7%;总产由8880吨增至50119吨,增4.6倍.发展速度较快,但单产不够稳定,出现了徘徊和发展两个明显的时期,第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是1952―1970年,面积由8.26万亩增加到16万亩,亩产由107.5公斤增加到164公斤,

    总产由8880吨增加到2.8万吨;第二个发展较快的时期是1981―1985年,面积有所下降,但亩产由230.5公斤增加到320公斤,亩增89.5公斤;1971―1980年的10年,面积增加不大,亩产仅提高22.5公斤,为第一个徘徊期;1986―1989年,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有起有落,为第二个徘徊期。

    1990年,我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农业部、省、市、区四级联合投资,建立了昭阳区马铃薯脱毒基地,马铃薯亩产由1986―1988年连续下滑的基础上,恢复到了1985年水平,达到320公斤。到2001年亩产提高到387.4公斤,总产达到86390.2吨。随着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单产和总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1999年起,播种面积突破20万亩大关,到2004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亩产达到420公斤,总产达到10万吨。

    二、发展加工型马铃薯的重要意义

    马铃薯是我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无论面积和产量都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以粮食中上等年的1989年为例,马铃薯产量(按5:1折主粮计算)为44820吨,占全区粮食总产量1.5亿公斤的29.8%。2001年马铃薯总产86390吨,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35.2%。到2004年,马铃薯总产达10万吨,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36.5%。二半山区以上地区马铃薯更是广大农民的主粮和发展牲畜的主饲料。全区有19个村5万余人,一年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以马铃薯为主食。坝区马铃薯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粮菜并重的食物,又是发展牲畜的好饲料。且昭阳区马铃薯品质好,产量高,过去就有远销海外的历史,全区每年有3―5万吨马铃薯原料外销省内外,2003年还出口到马来西亚。特别是2003年市、区两级政府引进外资建设项目―香港威力淀粉加工企业在昭阳区建成投产,年需加工鲜薯13万吨,充分显示出了马铃薯生产在我区整个农业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我区加快加工型马铃薯快繁,推广种植,走农业产业花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具有不可忽视啊的重要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发展加工型马铃薯的有利因素

    1、具有较强的地理区位优势。昭阳区是昭通市委、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商贸发展的物资集散地。

    2、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已加入“wto”,为我区加工型优质马铃薯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市、区两级政府招商引资,香港威力淀粉加工企业在我区落成投产,均为我区发展马铃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3、具有发展加工型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昭阳区地处滇东北高原,处于北纬27°以上,海拔1800―2600米地区,年均气温11.6℃,气候温凉,土壤偏酸,土质疏松,且二半山区面积大,适宜于大面积连片种植加工型马铃薯。

    4、有上级主管部门鼎立支持。国家农业部、省、市、区四级联合投资,于1991年在我区建成了马铃薯脱毒基地,先后引进了适宜我区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进行组培快繁,到20024脱毒马铃薯推广基地面积达12万亩,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

    5、交通便捷。内昆铁路、213国道高等级公路纵贯境内,为大规模销售加工型马铃薯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6、有一支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昭阳区农业局下属的农技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种子管理站及乡农技推广站等拥有20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昭阳区农技推广中心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20人,助理农艺师10人,技术员10人,他们能为我区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产业搞好技术服务。

    四、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的信息不灵,营销机制不健全,农民缺乏商品意识,仍是自产自销的传统方式,产销环节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导致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常规品种与加工型、专用型品种结构失调。从种植面积看,我区近年种植的20多万亩马铃薯,适宜加工型的马铃薯仅有10万亩,占38%;从生育期来看,中、早熟种如大西洋、津通八号等面积不超过1000亩;从产量来看,外销专用型商品薯及威力淀粉企业年加工型所需高淀粉鲜薯相差近10万吨。三是缺乏必要的种薯繁育基地设施,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不够健全,外地新育成的优良种苗和种薯无法引进,而原有品种退化严重,品种资源越来越匮乏,严重地制约着加工型、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更新换代。

    五、加快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程的途径

    1、针对市场需要,加速专用型品种的选育、繁殖与推广。选育的重点是中、早熟,多抗性,高产优质品种,适于炸片、炸条和高淀粉加工型的品种。

    2、调整品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好马铃薯种植品种比例、布局、规划。充分利用我区农业优势,科学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按早季薯、大春薯、秋季薯三类安排生产,并对高寒冷凉山区进行种植节令的结构调整,适当延长收获期,同时,充分利用山区地窖保鲜,从而延长鲜薯的市场供应期和企业加工生产期,以进一步提高种植业和加工业的经济效益。

    3、联合科研部门进行专门攻关。特别在新品种的选育上,仅靠自身的技术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省内外科研院校挂钩,紧密联系,互惠互利,联合攻关,提供选育材料、信息和技术指导,尽快出成果,并有效地加速成果的转化。

    4、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有利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省内外有识之士,社会团体投入马铃薯加工项目,并视其情况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扶持,加大外资技术吸引和开发力度。

    5、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增强马铃薯生产后劲。一是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大土壤改良力度;二是要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结合,治水改土,培肥地力,进一步改善马铃薯产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主的生产条件。

    6、要切实加大对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重点解决好意识、技能、方法等问题,使行政和科技有机地结合;二是对农民的培训,以现场培训为主,重点让农民掌握栽培、科学施肥及中耕管理、收获贮藏、销售等技能。

    7、扶持龙头企业,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运行模式上,走科研+基地(农户)+销售的路子,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服务。建好商品薯、加工薯的生产基地;一是要建立健全马铃薯营销机制,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威力淀粉加工企业实行品种、数量定单生产,合同购销,从生产、收购、销售环节,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年供应鲜薯13万吨,促进该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要开拓马铃薯销售市场,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及行情,并与省内外一些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加工厂家等联系,建立趋于稳定的营销关系;三是要创建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制定商品质量标准,提高包装质量和包装档次,优质优价,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总之,发展加工型马铃薯,是我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外资淀粉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的机遇,依靠科技、找准市场,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把马铃薯产业培育成我区具有特色的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

来源:《云南农业》2005年9期

(作者:昭阳区农技推广中心陈树清)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