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区农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10-19 17:47 作者:昭阳区农业信息网信息科 责任编辑:
1、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蔬菜健康生长的物化基础,必须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的地方,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能有山、河等自然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6600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外部环境。
2、细化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精耕细作是广大菜农的优良传统,但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无公害蔬菜的要求。推广和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一是要了解蔬菜生长及栽培的特性和环境调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掌握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与病虫消长的关系;三是要了解不同种类蔬菜之间轮作技术和茬口安排技术;四是实施蔬菜的“保健栽培”与清洁田园技术;五是推广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通过上述技术的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供大面积生产应用。
3、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要不断完善整合植保技术。一是保护、利用天敌;二是推广运用除虫菊、苏云金杆菌、Bt乳剂以及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杀虫剂;三是推广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杀菌剂;四是利用灯光、气味诱杀和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推广防虫网、特种性能膜等防虫技术。在生产中充分应用已有的成熟技术,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优化蔬菜病虫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蔬菜病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其防效高、见效快,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流行和害虫的猖獗。缺点是化学农药是造成蔬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在蔬菜病虫化学防治中,用药量大、用药次数多、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广大菜农的认识问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蔬菜病虫防治技术研究滞后,传统防治理念和技术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问题等。优化蔬菜病虫化学防治技术,既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又能控制病虫的为害,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现阶段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4.1执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4.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多,情况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4.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其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多,所以,防治前一定要先确诊,后对症下药。
4.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先掌握病虫发生防治的阈值,把握农药施用的时间、种类和剂量,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正常生长,减轻农药对环境污染。
4.5了解动向。由于蔬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市场决定了农药允许的残留量,日本、欧盟和美国的要求都相当严格,门槛很高。所以,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6建立健全蔬菜农药监测体系。要改变过去农业部门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在无公害蔬菜示范区,要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从种、生长、采收和上市等环节都要层层把关,运用现代先进仪器,现场检测与定期检测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室内检测相结合,把不合格的蔬菜拒之于市场之外,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菜和放心食品。
1、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蔬菜健康生长的物化基础,必须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的地方,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能有山、河等自然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6600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外部环境。
2、细化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精耕细作是广大菜农的优良传统,但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无公害蔬菜的要求。推广和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一是要了解蔬菜生长及栽培的特性和环境调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掌握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与病虫消长的关系;三是要了解不同种类蔬菜之间轮作技术和茬口安排技术;四是实施蔬菜的“保健栽培”与清洁田园技术;五是推广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通过上述技术的组装配套,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供大面积生产应用。
3、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要不断完善整合植保技术。一是保护、利用天敌;二是推广运用除虫菊、苏云金杆菌、Bt乳剂以及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杀虫剂;三是推广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杀菌剂;四是利用灯光、气味诱杀和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推广防虫网、特种性能膜等防虫技术。在生产中充分应用已有的成熟技术,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优化蔬菜病虫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蔬菜病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其防效高、见效快,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流行和害虫的猖獗。缺点是化学农药是造成蔬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在蔬菜病虫化学防治中,用药量大、用药次数多、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广大菜农的认识问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蔬菜病虫防治技术研究滞后,传统防治理念和技术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问题等。优化蔬菜病虫化学防治技术,既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又能控制病虫的为害,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现阶段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4.1执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4.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多,情况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4.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其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多,所以,防治前一定要先确诊,后对症下药。
4.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先掌握病虫发生防治的阈值,把握农药施用的时间、种类和剂量,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正常生长,减轻农药对环境污染。
4.5了解动向。由于蔬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市场决定了农药允许的残留量,日本、欧盟和美国的要求都相当严格,门槛很高。所以,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6建立健全蔬菜农药监测体系。要改变过去农业部门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在无公害蔬菜示范区,要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从种、生长、采收和上市等环节都要层层把关,运用现代先进仪器,现场检测与定期检测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室内检测相结合,把不合格的蔬菜拒之于市场之外,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菜和放心食品。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