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市昭阳区农业局 更新时间:2005-12-05 09:12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曾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的昭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投入,把苹果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项目来抓,已收到明显的效果。特别是2005年,昭阳区虽然遭特大冰雹灾害和百年未遇连续干旱的袭击,但苹果总产值增13.9%,果农有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其中就有4万亩低产果园所发挥的作用。于是,干部群众高兴地说:改造低产果园效益提升,值得。
全区低产果园改造有10个乡镇共4万亩,区委、政府从年初组织农业等相关部门启动后,分三个项目进行实施。一是高接换种3000亩。区农业局针对苹果生产上存在着金帅及其它杂劣品种面积过大、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产品效益差等问题,在洒渔等9个乡(镇)采用高接换头,逐步将10至15年的金帅和其它杂劣品种调整为市场销路好的昭锦、神砂、富士、2001等优良品种。高接换种后,当年成活率达90%以上,第二年枝组培养完备,第三年恢复树形并试花投产,第四年后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产值达2500元以上。二是精品果示范围5000亩。区农业局在苹果主产的4个乡镇选择了水源、交通条件好,果农积极性高的果园,实施标准化管理。主要做法是:通过大改形,强拉枝等技术手段使示范区域内达到树形规范合理;严格进行疏花疏果,单果率达80%;普及套袋技术,单果套袋率达80%;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用药符合无公害标准;优质果率达70%以上,到10月30日仍保留70%的叶片;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3000元。三是改造提升低产果园32000亩。区农业局针对全区低产果园面积过大,管理粗放、树体结构紊乱、果实品质差、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提质增效。主要做法是:运用科技措施,着力于大改形、强拉枝,使80%以上的低产果园树形趋于规范、合理;通过扩塘深翻、增施有机肥和实行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做到了果园无杂草,90%的低产果园恢复树势,为稳产丰产奠定了基础;严格进行疏花疏果,使果园单果率达60%以上,优质果率达50%以上;严格控制病虫害,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商品率。
随着全区4万亩低产苹果园改造项目的实施,较大地促进了苹果生产新技术措施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并且还带动了16万亩苹果生产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目前,果农们正在农科人员和苹果生产技术辅导员的指导下,掀起了冬季苹果修翦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