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探讨

来源:筑意文化创意产业论坛  更新时间:2008-05-23 09:01  作者:独钓蓑翁  责任编辑:

 

一、城市广场的概念及要素、特征1.城市广场的概念从城市开放空间功能结构演变过程看,城市广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不难理解,城市的公共中心广场(SQUARE)属于城市广场范畴。而分布于城市中区级、社区级及重要建筑前的广场(PLAZA)也是城市所不可缺少的,它更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特征,并且有利于改善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单中心模式的种种弊端。从实现现代城市广场意义,建立有层次的城市广场体系的角度来看,这类广场也应纳入广义的“城市广场”范畴。从以上的观点看法,尝试将其定义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和活动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界面围合,具有一定功能、规模和主题的城市开放空间。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交通集散、市民休闲游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活动。2.城市广场的要素、特征城市广场具有三个要素:(1)提供公众社会生活的一种开放空间;(2)围绕一定主题由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界面围合;(3)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开展某种或多种功能。另外,城市广场还具备三个特征:(1)公共性。供公众使用,任何市民均能用以通行或休憩;(2)开放性。任何时间均可供公众通行或休憩;(3)公益性。无论何种广场,都应无偿供市民使用。我们这里讨论的城市广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及三个特征。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如仅供某一建筑物使用,开发商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XX广场”,则不纳入城市广场范畴。二、城市广场的分类与等级 1.城市广场的分类目前,由于城市广场分类侧重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分类方法,尚无形成统一的分类名称。本文从现阶段各城市普遍适用的角度出发,按照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及附属建筑物的特征进行归类,把城市广场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1)综合广场这种广场具有多种功能,能吸引多样的人产生多样的活动。如上海人民广场,就是集文化、商业、休闲、交通集散于一体的综合广场。(2)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多修建在市政府和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市政府与市民定期对话和组织活动的场所。(3)纪念广场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常在城市中修建主要用于纪念某些人物或某一事件的广场。 (4)交通集散广场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交通、集散、联过渡及停车作用。交通集散广场还可分二类,一类是城市多种交通会合转换处的广场,如火车站前广场。另一类是城市多条干道交会处形成的交通广场,如交通环岛。(5)商业广场商业广场是城市广场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中心之一,用于集市贸易和购物。商业广场大都位于城市的商业区,是商业区的精华所在,人们在此可以观察到最有特色有城市生活模式。(6)游憩广场游憩广场是城市中供人们休憩、游玩、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重要行为场所。这种广场是最使人轻松愉性的一种。广场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位于居住小区内,也可以位于一般的街道旁。(7)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分二类。一类是:利用城市某一地段的历史遗迹或文物的古迹,将其合理组织所形成的市民怀旧休闲的场所。这类文化广场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们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另一类是结合城市文化设施(如会展中心,大剧院等)开展市民文化生活的场所。(8)其他广场除以上之外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广场,如科技广场、体育广场、绿地广场等。2.城市广场的等级城市广场的等级划分以建立系统的、有层次的城市广场体系及普遍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根据城市广场在城市规划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及吸引范围,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市级城市广场:如城市中心广场,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市级行政中心广场等。(2)区级城市广场:如区级政府中心广场,居住区级各类广场等。(3)社区级广场:包括小区中心广场,重要地段和建筑物前的广场。

三、城市广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城市广场体系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城市空间景观轴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形态有多种类型,由此产生不同的城市广场体系结构。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结构:1.单核结构单核结构是指城市广场体系中仅有一个规模、地位、市民公共活动占绝对优势的最高一级城市中心广场,城市主要公共活动都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广场。大多数团状中小城市的城市广场体系都体现出这样一种结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在自发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核心部分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作为内核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广场自然也确立其地位而得到市民的认同。2.双核结构 当城市有两个同为最高一级中心广场时,所形成的城市广场体系的结构即为双核结构。其特点是不仅可以做到相对独立,而且在功能上还有互相补充的关系。如一个新区现代化中心广场,一个是旧城中心广场。双核结构体系一般出现在大城市中,因为只有当城市规模较大时,才能有足够的人口支持两个中心广场,或者当城市向某一处方向集中发展,为满足新市区居民的需要,也会形成双核结构。例如,带形城市大多呈现这种广场体系结构。3.多核结构有两个以上最高一级中心广场的城市广场体系即为多核结构体系。它多出现在组团型的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团状型城市。组团型城市建成区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城区组成,各城区部分之间往往由于自然障碍或人为障碍而无法密切联系,因而可能形成几个具有独立性的中心广场。规模较大的团状城市,如果城市内部的交通联系不够便捷,也有形成多个中心广场的可能。

四、城市广场的空间分布城市广场体系的空间分布是指广场的群体在城市地域上的相对位置、分布形态和相互关系。城市广场空间分布的形态是在城市结构居民密度分布、道路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就其基本格局而言,大体可分为下列四类(图1):1.层次网络型格局这在规模比较大,城市布局比较紧凑,道路交通分布比较均匀的城市中较为多见。其特点是广场体系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有较强的联系,各级广场的分布较为均匀,广场的等级服务范围覆盖率高,城市居民出行去广场的总体分布较均衡。例如北京城市广场体系的空间分布就有较明显的层次网络特征。2.树状格局大多数中等城市或小城市,或者道路交通的辐射形态比较显著的城市,其广场体系的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树状特征,即广场体系的横间联系较弱,纵向联系较强,广场的横向服务范围覆盖率较低,城市居民出行去广场的向心性十分显著,城
市中心广场活动人数多、规模大,而低等级的广场活动人数少、规模小,广场体系级差较大。因此,这种格局容易产生强大的聚集力,造成城市中心广场负荷过重,交通压力过大的问题。3.串珠状格局串珠状结构常见于具有特殊地形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城市中。这类城市的用地多呈带状,主要干道顺城市伸展方向延伸,次要干道则垂直于主要干道排列。其广场体系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城市中心广场主要分布的各次要道路与主要干道的交叉口附近,并且低等级的广场沿主要干道附近线性排列,构成形似串珠的格局。串珠型广场体系级差较少。4.离散型格局组团式城市或规模较大而城市道路交通联系不够便捷的城市通常在每个相对独立的片区都有一个次广场体系,每个次广场体系都具有较完整的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各个次广场体系相对独立,联系较弱,居民出行主要表现为次广场体系的内向性运动,形成离散型格局。例如哈尔滨市。

五、城市广场的功能布局1.城市广场面积总量控制城市广场面总量与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城市性质、城市的实际情况有关,目前尚无全面的理伦依据。1995年,建设部发布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交通集散广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作出规定。对城市对交通集散广场规定要求:全市车站、码头的交通集散广场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07~0.10m2计算,其中要包括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需要量;对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的面积,可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13- 0.40m2计算。规定指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用地面积是按平均分摊到城市规划人口每1~2户有1人来参加活动计算的。依此规范,我们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均指标,计算出城市中市级广场和区级广场的用地面积总量。规范对社区级的城市广场没有规定,根据国内外城市成功的经验,社区级的广场面积可按城市级和区级广场的面积总量的5-10%进行控制。2.城市广场的数量规划在城市广场总量得到控制后,对应该设置多少个广场,每个广场的面积大小,也是城市广场体系中重要的课题。城市广场的数量多少,与城市人均用地状况、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居民分布密度、道路交通状况有关,并与单个广场面积直接相关。单个城市广场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功能要求、观赏要求、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因素:(1)功能要求方面:如交通广场,则取决于交通流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车站、码头前的交通集散广场的规模由聚集人流量决定,集散广场的人流密度宜为1.0- 1.4人/m2。集会游行广场,则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人数及游行列的宽度。(2)观赏要求方面: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的建筑物、纪念品、艺术品等良好的视线、视距。(3)客观条件:城市广场面积的大小,还取决于用地条件、环境条件、历史条件、生活习惯条件等客观情况。如广场上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和设施需要保存,广场的面积就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另外,单个城市广场面积还应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对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面积提出的建议。市级广场每处宜为4万~10万m2,区级广场每处宜为1万~3万m2。3.城市广场的分布位置城市广场有功能、性质、规模、区位等区别,每一个广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区位和性质,恰如其分地表达和实现其功能,才能共同形成城市广场空间有机整体。广场在城市中的区位,一般可考虑以下7种分布位置:(1)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 这种广场往往是城市环境中尺度较大,功能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能突出体现城市整体的风貌,具有全市的意义。如上海人民广场。(2)位于街道空间序列或城市的轴线节点此方面应用最多的是城市步行商业区,它们往往以某一主题广场作为整个商业区的开端,然后以步行街作为纽带,连接其它各具特色的广场,如慕尼黑市中心步行系统。另外,在现代城市综合开发中,利用广场作为城市轴线的节点,开展城市内外公共空间的组织,如日本的横滨大道城市空间设计。 (3)位于城市入口这类广场是进出城市的门户,位置重要,往往给过往旅客对城市产生第一印象,属于交通集散广场。这种广场不仅要解决复杂的人货分流和停车场等动、静态交通问题,还要把广场空间的功能与形态纳入城市广场体系中加以考虑。如杭州城站广场。(4)位于自然体边缘位于自然体边缘的广场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一般是利用江河、山岳林地以及地形等自然景观资源和生态要素所形成的公共开放空间。这种广场往往与绿地结合紧密。如成都市南河绿地广场。(5)位于住宅区内部在城市住宅区,特别是密度较高的高层住宅区内设置可供居民游憩活动的小型广场,以满足居民对户外活动的需要。这类广场面积不大,功能不复杂,可根据居民的需要确定广场位置。(6)位于重要建筑前在城市重要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前设置集散广场,主要解决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满足人流、车流的组织要求。(7)位于重要地段这类广场主要位于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由建筑后退而形成的小型广场。这种公共活动场所,主要是满足街道空间景观要求。六、结语: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中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广场,构成城市广场体系。对城市广场的建设,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协调,以实现不断提高城市形体环境质量、生活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活力的城市建设目标。   (作者单位:310007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