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因特网 更新时间:2005-11-15 15:39 作者:熊伟 刘刚 周智勇 责任编辑:
据一项对美国主要城市交通状况的调查结果,在1982年至2000年间,美国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间的交通堵塞状况不断加剧,由交通堵塞造成的时间和汽油浪费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美元。 一位在美国市区驾车上班者在2000年全年平均在路上遇到塞车的时间长达62小时。
根据欧美的经验,交通拥挤造成负面影响中,交通事故、汽油过量和时间成本约各占三成。以广州为例来讲,现在市区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12公里,而建设内环路目的是使车速增加到22.5公里。用这个目标速度代入欧美标准计算,广州人为交通堵塞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总值:每年耗费1.5亿小时,减少生产总值117亿元。相当于该市整个生产总值的7%!117亿的庞大数字提醒我们,如果我国的交通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巨大。
我国大城市道路建设先天不足。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大城市,道路面积率高达35%―40%,而北京只有20%。缓解交通拥堵,加快道路建设是当务之急。据悉,到2010年,北京将投资500亿元用于城市道路建设,到2005年,北京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就将达到600公里。但一味发展城市道路,也会刺激私家车超常规发展,两者发展速度的失衡,最终还是逃不出“拥堵――修路――再拥堵”的怪圈。
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北京机动车总量已突破180万辆,家庭拥有私家车率为12%,城市汽车拥有量已跃居全国首位。在今年前8个月,北京市新车增长即超过12万辆,相当于过去两三年的增加量,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私家车。目前北京市家庭轿车保有量已经接近60万辆。日益加剧的道路拥堵,使一些专家重新拾起“城市是否应限制汽车发展”的论题。 有关人士认为,机动车尤其是家用小轿车数量的急剧增长,是造成北京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不少专家已经在讨论控制私家车的话题。
不少人认为,出租车“满街走”,公车“遍地花”,城市拥堵的主要症结是机动车增长太快,解决的关键在于限制私家车的发展。机动车多而路少在我国许多城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就此将堵车的板子打在私家车的身上未免太片面。在北京有人做过统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出租车、公车与私家车的比例大约是5:4:1,空驶率高达40%的的出租车成了路上最常见的风景,而私家车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平时在路上并不多见。因而该限制的车首当其冲应是公车,其次是出租车。
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交通是项系统工程,提高规划水平、增加道路面积、发展城市公交、改善交通管理 、提高通行效率、调控车流时空分布等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治本。 对于私家车数量激增带来的交通新问题,多数专家认为应加强道路建设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这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公交。由于节省道路资源,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被公认为是提高城市通行效率的有效手段。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私家车高达1.5―1.8辆,是北京的近10倍。但是,发达的公交吸引了基本出行的75%。
私家车发展该不该限制?
交通拥堵是私家车惹得祸吗?有人兴师问罪,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私家车持认同态度,他们觉得堵车另有原因。家住宝安花园的杜先生最怕上、下班,从他家到工作的武胜路泰合广场,路上至少要花1个小时。因为武昌的武泰闸几乎是每天必堵车,光是从家到阅马场,一刻钟的路程要翻两倍时间。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堵起车来5分钟才挪十几米,可谓深受堵车之苦。不过他倒并不怪罪私家车,他认为很多交通拥挤是驾驶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行车、随意变道,都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据武汉市交管局有关人士介绍,在我国大城市中,摩托车在机动车中占有的比例最大,它才是需要限制发展的车辆。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因未预先控制,导致摩托车数量达到近百万辆,再进行控制时,摩托车已成为市民公认的三大公害之一。就武汉市而言,现有的机动车总量已达49万辆,但私家车的保有量在5万辆上下,但其中摩托车就达24万辆之多,占机动车总数的一半,由于摩托车受其稳定性的影响,在行车中横向必须留够必要的晃动空间,这样一来,摩托车在行驶中所占的道与一辆小轿车所占的道基本相同。另外,由于摩托车与汽车发动机做功的差异,一辆摩托车的废气排放量是小轿车的两倍,相当于一辆小型货车的排放量。大量拥上道的摩托车,加重了原本不足的道路的负担,使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拥挤,空气质量也令人担忧。2001年2月1日,武汉市禁止三轮摩托等车辆通行长江大桥后,长江大桥的车流变得畅快起来;2002年4月15日,武汉市再出重拳:武汉市中心城区停止新增摩托车(包括边三轮摩托、正三轮摩托、两轮摩托、轻便摩托和轻便车),以求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净化市容环境。
武汉市交管局有关人士称,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特大城市中,私家车的拥有率并不高,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的私家车拥有率也都在10%左右。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显示,除港、澳、台地区外,到200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69.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9453公里(不包括港澳台),跃居世界第二位。以此而言,交通堵塞并不是私家车造成的。再者,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私家车不仅不该限制,反而应该鼓励发展。
堵车原因:复杂
据武汉市交管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武汉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和历史遗留的问题,整个城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据介绍,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有很多。
一、城市道路的建设仍然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使车路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道路超负荷运作。据统计,武汉市现有的公路总里数为6224公里,截至今年8月底上牌车辆49万辆,加上长期在武汉行驶的异地车、每天由外地来汉的车以及假牌套牌车,粗略估算,目前每天在路上行驶的车辆约70万辆。武汉市车辆密度离国际大都市车辆饱和指标的每公里276辆车的密度尚有一段距离,但从武汉市年机动车以每30%的速度发展看,5年后武汉的各种机动车至少可达100万辆。如果道路建设、交通管理跟不上,那么,5年后武汉的道路上将到处摆满了汽车,车行将如蜗牛一般。
二、人车混行,犹如“赶大集”,市民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许多司机在路上行驶时都尽量避开快车道。因为经常有无视交通法规及安全的行人乱穿交通护栏及隔离带。据了解,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中间无隔离设施且道路两侧行人活动频繁时,机动车由于受到自行车和行人的限制,车速很低,基本保持20公里/小时,可是到了深夜以后,行人和机动车稀少,机动车速明显提高,车速可达50~80公里/小时。可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不但影响车速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非法营运屡禁不止,营运车辆在马路上抢生意、抢道路的现象屡有发生。非法营运的摩托车四处“乱窜”等,也是重要原因。
四、交警人手不足,无法覆盖全市道路网。一些市民认为应该增加道路巡查交通警察的力量,投入更多警力在路上巡逻,以随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章。但由于警力缺乏,这种想法无法即时实现。目前武汉市交管部门更多是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设备,向科技要警力。
五、道路设施不太齐备,道路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使某些路段经常性的交通堵塞。武汉市交管部门正着力于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打通一些小区道路的微循环,以疏导过往车辆。
六、司机队伍混杂、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司机技术低、作风差、法制观念不强。现在有相当一批司机,没经过正规的训练,通过各种途径拿到牌照上路,交管部门往往无从管理。
七、由于轻轨施工及道路整改大多是在闹市区和主干道上,部分道路设施被占用,这在客观上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其实,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系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与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相比,三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都比国外大城市小,尤其是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更小。由于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普遍不发达,因此总体的城市交通效率不高。北京、上海和广州交通拥挤都很严重,但引起拥挤的原因不完全一样。北京和广州的机动车保有量过多,道路负荷大,是引起拥挤的根本原因;而上海的拥挤是因为交通量时空分布不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严重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从我国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结构看,普遍存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不足,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滞后、自行车交通分担率过高、小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的不协调现象。因此,要准确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点,使其合理分工,才能发挥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
智能化交通为最佳途径
城市交通矛盾的日益突出,已开始影响城市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议,如限制私人购车,增加道路宽度,建立交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等等。这些措施和办法虽然短期内也能缓解交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城市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些办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外,还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一味地扩展路面,不仅使古建筑和古迹遭到破坏,也破坏了城市独有特征。那么解决城市拥堵的最科学又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哪里呢?最行之有效的良方或许就是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
智能化交通(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方式和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在国外已经有了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交通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发达的交通网络基础上,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对所辖区域的交通流量实施有效控制,使有限的交通网络功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极大发挥城市的载体功能。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欧、美发展智能化交通明显加快。主张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的人士说,这种技术将大大提高交通效率而节省大量的燃料和时间;除此之外,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减少交通事故,减少因事故造成的部分经济损失。
在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动车人均拥有量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排在世界前列,一些特大城市的交通污染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1998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7.8万人,占全世界交通死亡人数的1/6,死亡率世界第一。美国有两亿辆机动车,1998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足4万人。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加交通设施的投入,加速交通供给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合理科学地使用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采用its是根本的措施之一。换言之,在中国推行智能交通系统,势在必行。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讨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上透露。我国将投资20亿元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济南、青岛、杭州、中山10个城市进行交通智能化改造,到2005年,这10个城市将全部实现交通的智能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迅捷、高效的交通系统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实现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我国政府已将智能交通系统列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作为“十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是以中心城市和高速公路相关项目为龙头,在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服务、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启动,确定的10个试点城市示范项目的技术方案已论证完毕,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据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2001年5月,武汉市投资7000万启动武汉历史上最大交通管理工程――汉口地区交通控制智能化项目(包括汉口地区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指挥中心)。该项目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武汉市道路交通指挥由初级的“点对点”手工指挥模式直接进步到高级的“区域控制”模式,将大幅提高汉口地区道路交通管理质量。
据介绍,汉口交通区域控制系统是规划中的武汉市道路区域控制系统7个控制区之一,采用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将汉口60平方公里区域的143个主要路口的信号机在指挥中心有效协调,并进行信号灯周期、绿信比、相位差优化等自适应的最优控制,以降低车辆行驶延误,减少红灯停车次数,缩短车辆在路网内的行驶时间,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该系统既可以准确记录和输出整个控制区域内的每条道路上的车流量、车辆排队长度、阻塞长度等实时交通信息;又可以和交通电视监控和交通诱导等子系统进行联动,实现交通的信息采集、处理、控制和疏导。
据介绍,该项目落成后,武汉市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内的路面上一旦发生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火灾及社会治安等突发情况,立即会有街头的电视监视探头、设在道路上的微波检测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将情况迅速传输到武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该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马上会通过无线、有线和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指挥手段,将命令发布下去。离出事现场最近,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巡逻车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交警一般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达现场,而在过去则需要十几分钟。
武汉市交管局有关人士介绍,不久武汉街头将出现了长“眼睛”的感应红绿灯,该系统通过道路上的监控电视镜头、微波检测器和埋在地底下的线圈检测器采集记录分析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发出或调整控制信号,实现信号的优化配时,减少绿灯空放。
据悉,武汉市交管局正力争在近几年内基本实现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交通指挥调度智能化,城市快速路网络管理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化,交通管理电子警务和电子政务,使武汉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有关专家称,由于土地面积有限,不可能完全依赖交通基础设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迫切需要利用高新技术,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发展智能交通,就是为武汉提供一个快速、安全、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满足武汉现在和未来的需要。此外,发展智能交通对交通安全、节省能源、城市环保等方面还有无穷妙用。
根除交通“血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是一个全民、全社会的综合工程。如果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在执法时都能公正严明,每一个道路设计者在设计时都能以人为本,每一个行人在路上都能遵章守纪,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技术上的关心与支持,打通城市交通“血栓”将不会是一个长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