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与时俱进谋发展――昭阳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纪实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9-05-18 12:28  作者:凌继发  责任编辑:


             
踩着时代节拍,迎着改革浪潮,昭阳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自改革以来,在灌溉用水管理、水费收缴、工程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到目前全区水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不但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效益,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还保证了全区田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稳产、高产。

50年代以来,全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的精神,掀起了兴修水利热潮,建成了区管中型水库3件、小(一)型水库11件、小(二)型水库1件、中型机械河闸4件、小型机械河闸1件、抽水站6件,乡(镇)、村管理小(一)型及其以下工程38件,共64件水利工程。年均蓄水6200万立方,除去死库容后,实际可供水5200万立方,排涝、提灌400万立方,灌溉主干支渠397公里,拥有固定资产现值近3.5亿元,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网络。

但是,昭阳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二是多数工程是50至6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病险突出;三是老百姓对水是商品的意识较差,长期形成了“大锅水、福利水”,加之用水不科学,深灌、大水漫灌等现象普遍存在,全区水的浪费比较严重;四是维护管理运行经费短缺、经营困难。

为与时俱进谋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昭通渔洞灌区管理工作方案》,在昭鲁两县区推行渔洞灌区分级管理,标志着渔洞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全区确定:通过改革,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力争逐步形成符合昭阳区情、水情,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同时我区还根据所掌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全年用水方案和轮次配水计划,做到供水量与分配使用水量基本平衡,具体是,根据灌区用水实际,适当调整灌水时间和各轮次配水比例,按照“压春、保夏、扩秋、减冬”的配水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季节灌溉用水需求。

几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突出用水户协会抓落实。截止目前,全区共成立用水户协会54个,且各乡(镇),办事处均设立了独立的水费专户,实行水费收支两条线,做到供水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各乡镇则在每轮供水开灌之前,指派专人将配水计划张贴在各村组公示栏内,使用水户对本轮次应配水量、时间及应缴水费明白清楚,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2005年永丰镇按市政府批准的水价足额收取,2007年2008年执行0.06元/立方米水价,属昭阳区首家足额提前收取上交水费的乡镇,受到市、区各级各部门的称赞。我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参与式管理后,一切水事活动由群众自己参与、自己管理、自己决策,有效地促进了群众的节水意识。二是突出水价改革抓落实。在每年春灌供水结束后,我区及时开展供水量的认定,水费收缴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群众的水商品意识遂步增强,节约用水的观念日渐形成,水价改革成效较为显著。三是突出用水服务抓落实。全区春灌前组织群众对灌区渠道进行全面的清淤除障,有效地减少输水损失,同时我区还及时组织管理人员深入村组,落实灌溉面积和需水量,真正做到了供水上门到农户,服务到田间地块。很多乡镇还建立了专业管理、分级管理和群众管理三结合的管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护渠队,对水渠做到专人专职、定点定段护养。四是突出内部管理抓落实。全区通过改革,严肃工作纪律,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级性,增强了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树立了良好的行业作风。现在,我区水利部门由过去坐在水库上等农户来放水,转变为主动服务到乡、村、社及农户,管理工作深入到田块、分水口,减少了用水户之间的水事纠纷,缩短了灌溉周期,使有限的水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春耕生产的用水需求。同时广大水利干部的责、权、利得到明确,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凌继发)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