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改革开放三十年:生活离不开吃素菜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11-04 17:29  作者:赵恒  责任编辑:

 

前几天,有事回了趟家。

妻子给儿子喂饭,儿子却不愿吃。“儿子,来,把这碗牛肉炒鸡蛋吃了。”妻子带着母爱柔和的话语,“来,吃一嘴,我的乖儿子,好香的牛肉哦!就只剩下这点了!”儿子特别爱吃牛肉。“不,妈妈,我不要吃牛肉炒鸡蛋,我要吃奶奶炸的洋芋丁,洋芋丁才香呢!”儿子扭过头,每顿饭他都离不开洋芋丁和甜甜的白菜汤,却不愿吃有较多营养的东西,只要有洋芋丁和汤,便能吃上好几碗米饭,没有,便什么也不愿吃。“儿子,乖,吃洋芋长不高,要吃了这碗牛肉炒鸡蛋才能长的高,长的比你叔叔还要高!来,吃一嘴……”儿子机灵的扭过头,眼睛紧紧地盯住了电视机画面里的英勇的奥特曼。到饿肚子时,儿子总是喜欢吃从商店买来的方便食品。现在的娃娃们,肉都吃腻了,整天吃些没有营养却又浪费钱的零食。再想想小时候,我心里酸酸的,早晚有几个能填饱肚子的洋芋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要是某天突然有那么一碗肉,母亲肯定倒进准备好的一口大锅,加上满满的一锅水,熬上一夜。母亲害怕猫把锅给推倒,还得苦苦的守上一夜。一顿饭后,整锅汤便占领了兄弟姐妹们的肚子,肉却死死地守住大锅。母亲便再加满开水,又熬出上一段时间……母亲就这样反复的熬,把她的爱也一分一分地熬进了可口的汤里,灌进我们的身体里。虽然肉和汤都消失在大锅里,它们的影子却始终留在了我们的脑子里,怎么甩也甩不了,过了好多天我们还馋得流口水,过了好多年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母亲在火炉旁打盹的神情。母亲曾给我讲过:有一年,因为家里粮食收成不好,有两个月口粮断了,大人们都只能吃野菜,两岁的哥哥便只能和刚满两个月的姐姐分奶吃,足足有两个月……直到土地下户,苞谷饭才成为我们的记忆。母亲已不愿再提起曾经辛酸的事,但总是会耐心的蒸上一锅苞谷饭,让我们永不忘记曾经的艰苦。而现在这个富足的年代,孩子们却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总是剩下一碗又一碗的白米饭……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延续到我上中学。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却从来没有向家里奢望一套新衣服。每当小腿几乎全露在裤腿外时,母亲便给我换上哥哥姐姐穿过的被母亲洗得干干净净的只有单调的朴素的留着几个显眼的补丁的衣服,我却比穿了新衣服还高兴。

这年头的孩子,每个都是父母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心头肉,从小便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怀下长大,舍不得对他们说一句重话,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更贴切的说“不怕孩子不想要,就怕孩子想不到”,应有尽有。

小学时,大队上放电影《上甘岭》,那部经典的现在却很少有孩子知道的电影。当时那场景啊,叫我想起来心里就像装满了扑腾的开水,热气总想往脑子里冒出来,又像夏天门前的河水在暴雨之后要决口一样激动。十里八乡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就连家里的黄狗也跟了去……从那以后,只要大队的围墙内有一丝风吹草动,我就和小伙伴们顾不上吃饭去占上十个八个空地。电影在村里风光了近十年后,大队围墙上的白幕被邻居家一台村里唯一的熊猫牌小黑白电视机荧屏取代了,成了明日黄花。电视打破了乡亲们在乡村大路上摆龙门阵的时间,从此在村里开了花,结了果,闯进了各家大门,成了老人们、大人们、孩子们的圣地,邻里安逸的抱着火炉,守住彩色的荧幕,便能知道外面事物的万千发展与变化。

父亲在世时,是队里的改革的先驱者。我像父亲当年亲手种下的苹果树早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长壮了,开花了,结出了硕大的红红的香甜的果,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可他却开着当时比较新潮的拖拉机离开我们已有十年光景,他拉走了村里的一些落后的面貌,拉走了母亲的黑发,也拉走了我们童年时代的父爱。在这些年里,不少像父亲一样的人已经把大家带到富裕的大道上,可是他们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却也成了长江的后浪,再也赶不上新一代时代的弄潮儿。今天,年轻人们像春风一样,今天还在昭通的家里,明天已经吹到了北京、上海。他们带走了父母们头顶的黑发,带走一家人的相聚的时光,带走了对孩子贴心的关怀。他们带来了栋栋漂亮的小洋房,他们的福音带给父母安慰的笑容,带来了孩子们身上穿着的漂亮的衣服、手里捧着精致的飞机、坦克,带来了孩子们的心里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摆脱了我们昔日的贫穷、落后与艰辛!让我们走进了今天的富裕、现代化与幸福安康!

(赵恒)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