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5-19 19:07 作者:赵磊明 责任编辑:
《洒渔河》首印2000册已无偿馈赠社会,浓浓乡情从洒渔河畔分散到昭通内外,上昆入京直到德国、美国的洒渔籍人及友人手里。以王声荣为首的数十位先生着眼于整个洒渔经济区域的发展,把对家乡的爱凝结成志书奉献社会的尝试受到肯定;他们用翔实的资料认真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提出发展思路,把爱奉献给一片热土的行为受到尊崇。《洒渔河》面世后,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赞誉多多,“功德无量”成了众口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洒渔河》的作用和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洒渔河》涵盖范围广、内容多、资料收集量大、时间跨度长,有数百人参与。在参与者中,年龄最大的90余岁,最小的也是30多岁,几代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人经历的社会差异及认知差异,就民间行为而言,要统一观点,形成一部大而一统的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筹划组的负责人是以自已的社会声誉被公推的。众望所归,被推人员必须把书写好。拓宽思路,充分吸纳各种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使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洒渔河》就是在5年的历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形成以王声荣为首的识大体、顾大局、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以服从整体利益为已任的数十位老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完成的。
《洒渔河》的核心负责人王声荣、许正堂、钟明富始终站在维护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本着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对家乡父老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既总揽全局又在撰稿、编辑、校对、印刷、出版等各项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为开发利用好洒渔河这片热土而反复统一思想,三易、四易其稿,以表帅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一个参与者,把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承担编辑工作的戴元明,克服岳父重病直至逝世的悲痛仍坚持撰稿改稿,黄代昌身体有病仍积极耕耘。
陈世云、李运成、陈大才、石文学、周兆雄、彭光群、蒋安勇、李顺勇、邓云中、秦绍成、刘国清、夏维敏、杨国林、王开金、曾国秀、田玉祥、李天荣、朱显华、陈代福、陈明聪、王龙平、李世昌等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无私奉献,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年近七旬的贺茂堂老人积极撰稿并一个心思地扑在编辑、校对工作上,把女儿结婚的事丢给老伴。女儿结婚的当天仍坐在美克印刷厂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李华亮、赵家书、李和文等十多位老先生把参与编写《洒渔河》作为照亮自己人生旅程、魂归故里的最后一盏油。“笔友谋篇留墨影,耕朋阅稿长风威”。老先生们的心灵之灯将伴随《洒渔河》光耀人间。
爱是相通相融的,在《洒渔河》的编辑、印刷出版过程中,市、区文化局、美克印刷厂等单位领导及朱大庆、夏天敏、吕翼等行家里手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柴俊峰及文联、诗词学会数十位非洒渔籍人士奉献了自己的精品。《洒渔河》的每一个参与者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奋力工作,成就了洒渔经济区域有史以来全面系统推介洒渔,推动经济发展,大爱永存的第一书――《洒渔河》。
(赵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