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路在脚下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3-17 17:38  作者:张国华  责任编辑:

 

在大山包这块高原净土上,有一个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叫张正文,凡是到过此地的人,只要提起他,或提起他创办的高原红公司,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知是因为自己的坚韧和诚信,还是因为自己创办公司优美的环境、可口的食品,张正文出名了,可提及出名的原因,张正文自己也说不清。问及他创业的感受,张正文倒是意味深长地说:“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是呀!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多年来,张正文就靠着这份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开辟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如今,他成了大山包人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为寻出路上下求索 

张正文,这个年近四十的中年汉子,身材并不魁梧,却显得是那么精明、能干,从小在昭通坝子里长大的他,因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大山包,如今却成了真正的“大山包人”(户口后来也迁到了大山包),他秉性坚韧,为人豪爽,干事精炼,做事讲诚信、服务讲质量,因此深得中外商家、游客的信赖和好评。

张绍雄向张正文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他原本是昭阳区粮食局大山包粮油收储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2004年8月,公司为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改革改制。提起企业改革,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职工下岗,“铁饭碗”被打破,道路前途渺茫,为此大多数企业职工大都有“谈虎色变”之感。但当时的张正文想,不管怎样,人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迎难而上,不然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他抱定搏击商海的必胜信念,决定联合公司职工购买大山包粮油收储公司整体资产。他找公司职工谈话,寻求合作伙伴,向他们坦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认真分析其中的利弊,经反复权衡后,犹豫不决的职工被他的坚定信念和真诚打动了,最后公司有8名职工加入了他的创业队伍。

于是,他与合作伙伴为购买大山包粮油收储公司到处借钱、托关系找银行贷款,最后按照上级的改革改制要求买下了粮油收储公司的全部资产,随即便组建成立了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按协议,新公司将承担两项义务:一是确保西凉山四个乡救灾救济粮的保管及发放工作;二是保证原公司11名退休职工的工资发放。

为完成这两项义务,谋求企业发展路子,张正文可谓是寝食难安。创业之初,他熬更守夜,带领职工反复商榷,探索公司出路。但大山包远离城市,海拔高,气候恶劣,俗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群众生活困难,属国家级贫困攻坚乡。在偏远贫困的乡镇,作为改制后的粮油公司要在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下寻求出路谈何容易,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好建议,但都因不切合实际,很难实现,最后被一一否决了。张正文又带领他们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大山包的实情,经过苦苦求索,终于“柳暗花明”――张正文认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大山包的优势资源,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凭借公司现有场地、大山包优质的苦荞和燕麦、政府正在着手开发大山包的旅游业等有利因素,张正文提出了利用公司的有利场地,发展旅店业、餐饮业,同时对燕麦、苦荞和江边的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设想。发展思路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张正文于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最后确立了公司“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发展旅馆,办好餐馆,深加工农特产品。

苦心的求索,反复的论证比较,张正文终于找准了创业的突破口。

高扬船帆乘风破浪

确立了发展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创业之初,张正文可谓是举步维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资金问题,因为购买资产,本不富裕的他已经竭尽所能、倾其所有了,他与员工们东拼西凑,可与投资计划还是相差甚远,最后他只好到处求援,找区委区政府领导,找区粮食局领导,找经贸局、扶贫办、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帮助下,通过集资和贷款等方式,他们终于筹集了几十万元资金。

有了启动资金,张正文就带领员工夜以继日地装修房间、餐厅,装修的一切材料都要到八十公里以外的昭通城去买,当时的道路状况极差,往返一趟,花费时间不说,人还被颠簸得腰酸背疼,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但张正文和员工们一直坚持着,苦干着。房屋装修好了,他又着手买旅店内的床、被子和餐馆所用的炊具、餐桌餐椅等必需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张正文的餐厅和旅馆终于初具雏形,但接下来的工作是如何营业和服务的问题,这可不是简单的事,为提高服务技师,他把员工送到金鼎大酒店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服务理念,一切准备妥当,旅店和餐馆才相继开业。起初,公司营业额时好时坏,因为大山包的旅游业还在孕育阶段,加之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游客不稳定,以摄影爱好者居多,同时旅客还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公司效益不佳。

张绍雄在了解高原红公司生产的绿色食品

在此困境下,张正文决定稳定餐馆旅店,重新投资开发荞麦产品,把高原红这块“蛋糕”做大做强。通过对大山包燕麦和苦荞进行深加工,开发高原绿色保健食品,同时对炎山、田坝、大寨等江边河谷地区的花椒进行包装,打造金江花椒品牌。

他与员工们又使出浑身解数,再通过集资和贷款,虽然是债台高筑,但总算又筹了款修建了加工房,购买了碾米机、炒锅、粉碎机、包装机等机器设备,开始加工荞麦产品。起初因为缺技术、缺人才,工人们虽然费尽心力,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是不如意,而且还造成了原料的极大浪费。张正文是个不服输的人,他找同行求教,找相关资料学习,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又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探索。他仿佛就像一名科研人员,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但他善于总结,从火候到碾磨,从配方到调味,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前后将近探索了两年,最后终于研制出了加工炒面、荞面、荞米、荞粥、荞茶的好办法。在炒面和荞面的加工上,既继承了传统的加工办法,又独创了自己的制作方法,可谓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尤其是苦荞茶在味道、口感、营养成份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了好产品,于是他们又请来设计人才,通过对各产品的包装进行了反复的设计和论证,最后他们的高原绿色保健系列食品和金江花椒终于上市了。

产品生产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打开销路的问题。为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接受产品、喜欢产品。他与公司员工带着产品到处跑市场,先是市内,然后是省内,后来还到四川、重庆、安徽、上海、陕西等地,但效果都不太理想,除了昆明、成都、重庆、宜宾等周边省市的消费者逐步接受外,外省很多人都不接受,由于没经验,有几次还差点上当受骗。

张正文与他的员工在“闯荡江湖”中吃了很多苦,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最后他们认为自己的产品虽好,但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包装方面还需进一步下功夫,同时还要将自己产品注册,打造成名牌产品。为此,公司除了在昭通举办的各种商品展销会上抛头露面外,只要有机会,每年都要组织商品参加昆交会和各种形式的农业博览会,从中了解外面的市场,接触更多的商家,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在2005年的昆交会上,张正文公司的荞麦产品受到了东南亚国家一些商家的青睐,其中日本联谊会理事长惠兰女士尤感兴趣,与他进行了长谈,认为高原红公司的荞麦产品很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在口感、营养成分和做工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她回去后将向日本商家大力推介;韩国有一商人在买了很多荞麦产品后,还特别邀请张正文到韩国作客,共商合作大计。当时张正文因为公司的产品销路还未打开,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效益也不是太好,“囊中羞涩”的他只好婉言拒绝。特别是在参与各种大型展销会上,除了在会上讲讲“排场”外,在场外他是“不敢奢侈”的,甚至是“寒酸”的,他“不敢”吃高档宴席,“也不敢”住高档宾馆,实在有商家要约他谈生意,他也只好“跑”到某宾馆门前等别人来接,以便给商家造成“实力派”的错觉。他本来也想“奢侈”一回,但想到公司职工连每个月的工资都不能按时领取,也只好作罢。

张正文在检查加工绿色食品的机器

在开始的两年里,他与员工们的所有积蓄全部投入不说,每个人还向外贷了很多款,尤其数他压力最大,看到公司每天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有的员工开始动摇了,有的甚至提出变卖资产、清还债务的想法,但张正文始终没有动摇,他向员工们摆事实,讲道理,说产品通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已经研制出来了,销路也在渐渐打开了,加之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大山包的旅游业开发非常重视,昭大公路也即将修建,未来发展前途光明。员工们看到他这样信心十足,变卖资产的想法也只好作罢。

为达目的   鹏程万里

张正文认定了发展目标,就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通过自己的精心指导,在厨师和服务员的努力下,他的餐馆开始兴旺起来了,除大山包本地人外,几乎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落脚于此,吃住都在他的公司里,因为大家来到这相对寒冷的高原上只有在他这里才感受到有“家”的温暖,张正文不但自己对人诚恳、热情,同时他还要求公司员工也要用真心对待客人,教育员工要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微笑和赏识。后来,除了游客,连市、区干部到西凉山检查指导工作等都喜欢落脚于此,他也因此认识了很多领导干部,由于他的诚恳和公司员工良好的服务质量,由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下岗工人的关心,其行为受到了很多领导同志的好评,同时也给予他极大的帮助。

为扩大再生产,为让自己的荞麦产品生产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同时也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从2007年开始,他还与大山包合兴、大兴、马路等村的农民签订了建立万亩荞麦生产基地的协议,基地涉及农户达1500多户,产品根据市场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样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元以上,同年他还在靖安乡大坪子村建立了6000亩荞麦生产基地,与400多户农民签订了协议,开始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他还与田坝、炎山、大寨子三个乡的花椒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协议,带动了江边河谷地区花椒产业的发展,他将沿江花椒进行深加工后用真空袋包装,这样就可防潮、保味,便于携带,产品较常规包装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2007年,为加快大山包旅游业开展步伐,昭大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在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张正文又通过招商合资筹资250多万元建设高原红宾馆,为提升档次,宾馆从建设到内部装修全部按二星级宾馆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宾馆现已建成,可望在2008年昭阳区国际摄影艺术节期间正式对外营业。

“人字当头,诚信为首”――这是生意人的立足之本。张正文以诚信赢得了很多商家和中外游客的赞赏,他从中也尝到了“诚信”的甜头。今年大年初三,四川成都的一批摄影爱好者到大山包观光旅游,吃住都在他的旅馆,几天下来,张正文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只要有时间,他都为客人们设计旅游线路,为他们提供方便,客人要回去了,但当时正是雪凌封山,交通极为不便,他便动用一切关系,为客人联系车子,当时客人们的行旅无法带走,于是他就让客人们先走,自己随后通过货运部门为他们寄去。当客人们收到自己的东西后特别激动,在与张正文通电话时,感谢的话语说个不停,并表示下次一定约朋友来大山包旅游,来住高原红宾馆;正月初八,韩国汉城摄影协会的王会长带着翻译到大山包旅游,几天下来,他被张正文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临近分别,他拉着张正文的手激动地说,大山包的景色太美了,但大山包的人更好,回去后他要好好宣传大山包和大山包人,同时王会长还邀请张正文到韩国作客,表示到时他一定好好招待。

公司效益有了起色,为了回报社会,为了让当地的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张正文除与农民建立荞麦生产基地,解决荞麦销路等问题外,他还扩大就业门路,解决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现在公司有员工40多人,到新宾馆投入使用后可达50多人。同时他还从公司里把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抽出10人,在乡武装部的帮助下,成立了一支民兵应急分队,在经过武装部培训后,平时在公司当服务员,乡里若有抗灾救灾等紧急情况就拉出去,为维护大山包的社会稳定作贡献。

张正文因为自己出色的工作,主动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献计出力,为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拓展就业门路,此举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08年,他被推选为昭阳区第三届政协委员,结全区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区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他的倡导下,他与其他政协委员围绕大山包的旅游业开发工作,就“加强农特产品深加工带动种植业发展,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大山包旅游业发展”形成了提案,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一个政协委员的作用。

张正文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同时与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帮助别人的快感。他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他精心创办的高原红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好,餐饮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新宾馆即将投入使用,到目前已有发展到70多个床位;荞麦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商标注册,“好大一对羊”已成为了产品的商标名称;他的荞茶经昆明医学院专家鉴定,每包(4克)苦荞茶中含有52毫克芦丁,据专家介绍,芦丁对人体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深受韩国、日本等国消费者青睐,各国商家通过各种途径纷纷前来订购。

昭阳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业的目标正在付诸实施,昭大公路即将修通,昭阳区国际摄影艺术节即将举行,珍禽黑颈鹤、国际重要湿地的名气与日俱增,领略高原风光、万亩草甸、古朴民居、鸡公山的雄奇险峻等已成为了很多游客的梦想,中外游客在逐步增多,这一切都象征着张正文的事业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压力,但张正文相信,只要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奉行诚信待人的宗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美的食宿环境,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精心打造名牌旅游产品,自己的事业和高原红的未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放眼未来的张正文,脸上挂着的永远是坚毅的微笑,他坚信,只要勇往直前,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张国华文/图)

张正文在向有关领导介绍“高原红”荞麦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