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1-31 10:14 作者:吕维坤 责任编辑:
1月19日至2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昭阳区委书记张绍雄带队的西凉山沿江徒步调研慰问活动,通过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和走访,对贫困山区特别是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结合西凉山片区的实际,就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西凉山片区基本情况
昭阳区炎山、田坝、大山包和大寨子4个乡,皆位于昭阳区的西部,地处两省四县的结合部(西和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隔江相望,南与巧家和鲁甸两县相连,北与永善县毗邻),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494米,因皆属于西凉山山系五莲峰分支,故通称为西凉山。西凉山片区总面积401平方公里,共有4个乡27个行政村5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32 万人,主要有汉、彝、苗、仲4种民族。西凉山人杰地灵,是著名爱国将领龙云、卢汉的故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造就了西凉山片区丰富的物种资源,这里既有煤和铅锌等矿产资源,也有燕麦、苦荞、花椒、蜡虫等享誉区内外的特色产业,特别是随着大山包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后,奇特的高原景观和独特的黑颈鹤生物景观使得大山包旅游业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西凉山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西凉山片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长期裹足不前的最大原因。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现有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成为制约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是社会发展滞后。西凉山片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缓慢,学生辍学率较高,广大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例仍然高居不下。由此,导致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低。而人口素质低,又使实用农业科技得不到较快的推广,使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难,有时找到务工的活,也只能从事重体力、低层次、低报酬的活,务工收入少。另外,超生超育的情况仍然存在,致使一些农户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
四是思想观念陈旧。群众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是西凉山片区脱贫致富的一大枷锁。这种情况,在交通环境越封闭的地方显得越加严重。例如,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农民仍然坚持传统的思维方式,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较为缓慢。有的农户虽然也在调整结构,但不是依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而是凭自己的经验调整,结果不但没调出效益,反而降低了收入。另外,少部分群众还存在不思进取和等、靠、要的思想。
五是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法滥伐和过度放牧,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化,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加剧。
三、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西凉山片区地处云南和四川两省的交界处,随着溪洛渡电站、洒大公路、沿江公路和通阳大桥的开工建设,西凉山片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显现,它必将成为昭通通向四川的便捷通道和重要港口。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凉山片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抓住各种有利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努力推动整个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是打基础。紧紧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农村、向西部地区和生态环境建设倾斜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资金,逐步实现村村通公路,改变人背马驮的落后状况。同时,加大投入,尽快修通金阳大桥和通江公路,打通昭通到四川的便捷通道,带动整个西凉山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调结构。充分发挥西凉山片区的资源优势,在独有、特有资源的开发上下功夫,扩大花椒、蜡虫的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同时,根据西凉山片区地形地貌复杂和小气候多样及物种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果树、畜牧业和特种养殖业。要把畜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发展以猪、牛、羊、鸡为主的畜禽产业,将农、林、牧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检体系、草料生产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使畜牧业成为西凉山片区的一大优势产业。田坝、炎山、大寨子3个乡要抓住金江河谷气候的特殊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经营方式,扩大花椒、蜡虫种植规模,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的路子。要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花椒、蜡虫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魔芋、沙仁、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要立足于西凉山片区的花椒产业优势,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尽快引进一家花椒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大山包乡要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同时,加快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管理,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大蒜、水果豌豆及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规模。
三是促旅游。紧紧抓住“中国黑颈鹤之乡”这个品牌,以办好“中国黑颈鹤之乡•昭阳大山包摄影艺术节”为契机,充分挖掘西凉山片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新闻媒介,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西凉山片区的知名度,拓宽西凉山片区的旅游市场。同时,按照资源特色互补的开发原则,将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龙云卢汉故居、大寨子乡溶洞和金江峡谷风光等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丰富西凉山片区的文化旅游内涵,促进西凉山片区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启动实施苹果文化旅游节期间区委、区政府与云南省贵州商会签订的总投资1.5亿元的大山包旅游开发项目。
四是兴科教。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争取资金改建、新建一批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把创建文明村组、和睦家庭与改变旧的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努力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要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花椒、蜡虫种植户的培训力度,改变农业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动西凉山片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是增输出。紧紧抓住西凉山片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再输出”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培训。同时,不断加强与外界用工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积极收集各种用工信息,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六是抓扶贫。充分认识西凉山片区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集中攻坚”的思路,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采取配套措施,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创造宽松投融资环境,吸引山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投入西凉山片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西凉山片区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产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
七是重生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谋求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和改善西凉山的生态环境,把西凉山片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切实落实补助政策,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实效。在编制退耕还林计划时,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一些既有较好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兼用林,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和配置模式,形成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培植多种资源,发展后续产业,切实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吕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