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8-01-28 09:29 作者:任天能 责任编辑:
任天能文/图
在昭阳区的地图上,西凉山像一个被拴住的板块。用来拴住这板块的,是西凉山人民的朴实和善良、勤劳和勇敢;更是各级领导对西凉片区的情和爱。在2008年1月19日至25日,昭阳区四套班子领导组成了调研检查慰问组,对西凉山片区进行了调研、检查和慰问。为期7天的调研慰问活动,总行程350余公里,其中徒步行走90余公里,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对村情民意进行了解,调查了西凉片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出了如何加快发展的新思路。
此次调研活动由区委书记张绍雄任组长;保剑、吴兴武、陈大刚、龙兴勇、潘仁康、夏维勇、彭霓以及财政、扶贫、民政、交通、教育、团区委、交警二大队等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起参加了此次调研慰问活动。
对大山包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大山包属于典型的高寒贫瘠山区,海拔2500米至3364米,年平均气温只有7℃左右,是全省省列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农作物只能出种土豆、荞子、燕麦。但大山包的景色十分迷人,加上国家级保护动物的黑颈鹤与大山包人和谐相处,大山包便是旅游胜地。8月初至10月初,山上的荞花、燕麦、芳草地成块成片,层层叠叠,色彩斑斓,把苍凉的大山包点缀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梦幻世界。此时的大山包,就是摄影者的乐园。更能体现大山包特点的,是众所周知的黑颈鹤。这些都能为大山包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为此,张绍雄一行在与大山包乡村干部座谈时,对大山包班子团结、干部精神状态和发展态势的三个转变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干部职工要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抓好规划这个龙头,强烈推进集镇建设和旅游建设,作好旅游这篇大文章,促进大山包的发展,带动整个西凉片区的发展;树立自力更生、产业支撑、保护生态的观点;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关注群众利益,抓好对外宣传工作。
在慰问中,张绍雄一行询问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当听说2007年经济收入有所提高时,张绍雄一行很高兴,但张绍雄还是认为,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客观限制,产业的发展不会很快,一定要做大做强旅游开发,才能改变大山包人的生存。由此也才能提高昭阳区乃至昭通市的知名度。在慰问合兴村4组的罗正全家时,张绍雄说,群众可以搞点特色产业,比如刺绣,比如乡政府统一规划小马车给群众送旅客,都可以找到让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
田坝乡位于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与两省四县(区)接壤,站在山头抬眼望去,田坝乡山水相依,群山连绵起伏,突显大山气势,也是摄影和观光的好地方。可田坝乡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又在金沙江沿岸,山高坡陡,水源缺乏,信息不灵,导致了这里贫穷落后,群众生活困难。在调研、慰问、访贫、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中,调研组了解到郑德勇及妹妹是因为贫苦导致父母病亡而成为孤儿的,现在由祖父和祖母抚养,一家人常年都靠玉米度日。在慰问老党员、退伍军人廖德全时,七十多岁的廖德全立正行了一个很规范的军礼说,共产党就是这样伟大。军礼是军人的习惯,更是对共产党关心群众疾苦的崇敬。水屯村石格闹组71岁的柳再银说,“我入党46年了,这46年来,我没有忘记共产党,共产党也没有忘记我啊。”
又是一对孤儿,大的女孩才12岁。张绍雄问女孩,“想不想吃肉?”女孩说,“想吃。”张绍雄又问,“一个月能吃上几次肉?”女孩说,“有时候一个月能吃一次。”笔者偷窥到,很多慰问组的人眼睛都有些发红了。
因边远和基础设施滞后而导致贫困,因贫困而无法就医,无钱就医产生的孤儿就会越来越多。为此,调研组认为,要解决贫困,首先就要解决基础设施,当前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路、水、电的问题。张绍雄安排了相关部门领导,要优先考虑水屯村的基础设施,并就相关事宜作分析、调查、研究,布置了具体设施建设的任务。
在座谈会上,慰问组提出了要关注田坝的民生、收入、道路交通、学生宿舍、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求乡村干部所有工作和落脚点,都要围绕民生问题来开展,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奉献。张绍雄在对田坝乡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状态良好、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做了充分肯定后要求,要克服自卑心理,集中精力解决交通问题。在下步工作中要重视班子建设、细化思路抓落实打基础,转变观念,树立自力更生的精神,宣传自我,让更多的人认识田坝、支持田坝。产业不求多,要求大和精,才能真正增加群众收入,摆脱贫困。
对炎山乡花椒产业的宏观规划
炎山分为江边河谷、二半环山区、高二半环山区等三种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在499-2650米之间,“隔山分阴阳,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十分明显。这种独特的金江河谷气候,构成多元化经济的优势。花椒是炎山乡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品质较佳,有着较高的开发价值及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冷风洞景观奇特,极富研究和开采价值。炎山又是爱国将领龙云、卢汉的故乡;还有凌洞、溶洞、金沙江峡谷风光、云海等优美壮观的自然景观。这些,都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另外,横跨川滇两省的通阳大桥胜利在望,建成通车后,又会拉动炎山经济的发展。目前,炎山乡党委政府抓班子带队伍、抓经济讲服务、抓稳定保安全、抓基础攻扶贫、抓传统产业花椒保提升。张绍雄一行对炎山乡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作风踏实并把工作落到实处、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有较大改进、关心群众谋发展愿望强烈等工作作了肯定后要求,炎山乡和邻近的田坝、大寨子三乡要联合起来扩大花椒的种植规模,才能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成为西凉片区的一个品牌;把其他产业作为辅助产业,产业不能多,多了等于没有,一定要做一个算一个,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张绍雄要求抓住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放松,切实关心贫困群众生活,要沉心静气抓班子带队伍,等通阳大桥通车后,炎山的蓝图会更加宏伟。
在调研慰问过程中,小田村田坝组的刘刚珍紧紧握住调研组同志的手说:“没有共产党,哪有我的现在?”是的,调研慰问组不会忘记山区群众的。慰问组还通过走村串户的深入调研后,为炎山乡解决了一些科技培训、引进企业、道路贯通、学校排危等困难。
对大寨子乡基础设施的分析
大寨子乡最高海拔3068米,最低海拔486米(为昭阳区最低海拔),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由于降雨量、日照和无霜期的不同,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红薯、荞麦等,属于典型的贫困山乡。在调研慰问中,小田村锌厂沟下街组七十岁的女老人蒋文芝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由于贫穷没有出路,几个儿子死的死了,留下一个在外打工几十年没有回家看望老人,使老人成了孤寡老人。蒋文芝紧紧拉着张绍雄的手说:“亲生儿子想不起我来了,共产党还想到了我。”在车德村的茅坡自然村,调研组一行爬得气喘吁吁时,遇到了下山的群众,张绍雄一边喘着气,一边和过往群众攀谈开了。张绍雄询问了她们生产生活的情况后,才知道茅坡村群众因为饮水困难,饮用了房屋周围的地表水容易生病,看病的钱一年将近万元。走进村子了,村子里的人也都这样说,张绍雄亲自查看了饮用水的水源,就叫大寨子卫生院的负责人取水回去化验,并及时报告,才能有效采取措施解决饮水问题。在车德村茅坡学校召开的车德、铁池两个村的座谈会上,两个村的负责人都谈到了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出行难、饮水难问题。张绍雄分析了两村的特点,认为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脆弱,人群居住分散,产业不成规模,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交通和饮水困难的问题。并现场办公安排了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安排水泥等物资,让当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这些难题。张绍雄说,大寨子乡风清气正、班子团结,思路清晰、作风踏实,实事求是、重视民生,不畏艰难、成效显著,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使大寨子乡贫困面大,要求大寨子乡领导干部齐心协力,为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做关注老百姓疾苦的工作。
调研组从田坝乡的石格闹开始徒步行走,长途跋涉调研、检查和慰问,途中和金阳县委县政府领导到金阳大桥查看大桥建设情况,到金阳县与县委县政府领导磋商通阳大桥建成通车后怎样共筑沿江两岸经济带,怎样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调研组一行从海拔480多米的锌厂沟江边攀岩到1700多米的车德村,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而是把真情、真爱、真干留在了西凉山上。调研组在大寨子乡召开的总结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调研看法。张绍雄对西凉片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对西凉片区的对策,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张绍雄认为西凉片区:群众收入低、生活有了提高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并存;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与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存;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并存;教育、医疗、卫生有所改善与社会发育不健全并存;局部发展与外部发展差距逐渐加大并存。张绍雄要求在下步工作中,要统一思想,坚定西凉片区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科学谋划,制定好西凉片区水电路的总体规划;要真抓实干,落实好产业发展的措施和目标;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借助外力谋发展,达到三年打通沿江环线,五年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和通电问题;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改变群众温饱问题。
综述:西凉山的明天,将迎来明媚的曙光
以张绍雄为组长的调研慰问组一行在7天的调研慰问中,没有花拳绣腿,而是真真实实走进千家万户、走到基层干部中进行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用真情慰问干部和群众。此次活动参与的部门最多,走访的乡村组最多,慰问面最大,徒步行走的路程最长,调研的时间最长,调研后落实的项目最多;让干部受到教育、让队伍得到锻炼,让作风得到转变,让基层得到关怀,让思路更加明晰,让精神得到振奋。真正把十七大精神和昭阳区八届七次全会精神落到了实处。相信在区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倾力相助下,西凉山人民一定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西凉山的明天描绘得更加美好。
爬到半山腰,实地考察需要建设的路段
访贫问苦
手和手握在一起,心和心连在一起
小憩时还要讨论基础设施如何开展
与金阳县领导商讨通阳大桥通车后两县区的发展
路途中的调查
在农户院子里与乡村组干部座谈,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