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9-03 11:44 作者:道荣 责任编辑:
提起洒渔乡大桥村8组的杨开林,乡农科站的同志赞不绝口:2003年,杨开林被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个人”,受到昭阳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同年,省科协授予他“学科技、用科技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杨开林靠种苹果发家致富后不忘乡亲,他手把手地教乡亲们修枝、施肥、套袋,带领百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一个用科技武装自己头脑的新型果农,他改良老品种,试种新品种,做着不懈的探索,他想为洒渔乡苹果产业的发展、为昭通苹果“扬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呢!
子承父业种果树
今年39岁的杨开林,种苹果已经有十七、八年的历史了。说起种苹果的经验,他说最早是得益于自己的父亲杨玉柱。父亲是村子里最早种苹果树的农民之一。当年在大桥村一带为果树修枝整形还是一把好手呢。后来因为父亲上了年纪,就把修剪技术和3亩苹果地交给了杨开林。
杨开林也就开始了他的辛勤耕耘。他和他父亲一样,乐于助人。亲戚朋友、街坊四邻请到他,只要有时间,他从不推辞。从帮别人修剪果树,到教会大家整形;从高接换头改良老品种到引进新品种搞试验,他心中都装着乡亲们。就这样,杨开林和乡亲们种的苹果由最初较为单一的金帅、富士两个品种发展到了今天的松本锦、昭锦、2001、富士等优良品种,不仅品种增加了,而且早、中、晚熟的苹果还各占了一定的比例。
稳产高产靠钻研
杨开林家有5亩左右的苹果林,年产苹果4.5至5万斤。年产值都在5万元左右。一家四口人,仅是苹果的收入,人均都在一万三上下。当我问到他有没有什么诀窍确保苹果稳产高产时,杨开林笑着说:苹果生产重在周期性管理。要说重要,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疏花疏果要严格、肥水管理要适度”这就是他最大的心得体会。他强调除了冬、夏修剪,开花前的花前肥、五月份的长果肥、八月间的休眠肥都很重要。此外,一个月打一次药,一年要打七、八次药,含磷的药坚决不能用。必须使用国家三证齐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生物制剂农药。是啊,为了让乡亲们买到放心农药,几年前,杨开林就开始代买农药了,他购进的农药可都是从市植保站进的货。
杨开林不仅踏踏实实种果树,他还特别爱捉摸、爱钻研。他曾两次上昆明去参加培训,学习果蔬栽培技术。平时市、区农业局、园艺所组织果农培训,他都是一场不落。在培训会上,他专心听老师讲授,回来之后他就在自己的地里搞试验。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品种,他就想方设法去找来试种。有一次,打听到山东青岛、陕西有了苹果好品种,他就请人邮寄果树枝条来进行嫁接。
杨开林说,做着这一行,都想着要改进、要发展,要适应市场。杨开林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还在思索:洒渔的苹果要形成产业,昭通的苹果要走向省外、国外,还是要大力发展早熟苹果。早熟苹果市场需求量大,但昭通苹果就是找不到一个“当家”的品种:松本锦个大但味酸、吃味好的神砂、皇家嘎拉个头又太小……
共同致富是心愿
杨开林在不断的引进新品种、不断的试种新果树,也在思索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良方。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使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2003年8月,在杨开林等几个同志的倡议下,洒渔乡昭锦农民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杨开林被选为社长。这个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旨在在苹果生产环节上对农民进行指导,统一技术操作规范的群众组织,集聚了一百多户农民。
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刊、抓学习、搞讲座、勤交流……,无不是为了提高果农的生产技术,无不是为了昭通苹果产业的长足发展。杨开林分析说,仅现有的品种,要促进苹果高产稳产,确保农民增收,还是要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他说,像他这样有5、6亩苹果林的人家在洒渔只是中等水平,有的人家达到7、8亩、10多亩苹果林,但真正管理得到位的还不多。在大桥村8组管理得好的人家也就只有50家左右。要想让所有的果农都富起来,让昭通苹果“扬名立万”,政府举办苹果节固然是个极大的推动,但还是踏踏实实做一番打基础、强素质的工作。要教会果农学科技、用科技,真正提高昭通苹果的品质。也只有这样,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后劲增强了,真正做大做强了,昭通苹果的知名度也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
因为,带领广大果农共同致富奔小康,是杨开林的心愿,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道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