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8-30 17:53 作者:杨琼 责任编辑:
算起来,今年33岁的许朝林已经和苹果结下的十多年的不解之缘。从一亩地的苦心经营到8亩地的规模种植,从一年3000多元的收入到现在仅种植业就年收入4万多元,许朝林靠着勤劳的汗水和科技的支撑,终于让自己的果园成为自己美好生活的乐园,终于让自己的果树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亮丽风景。
许朝林的父母早在八十年代就种了一亩地的果树,课余时间,经常在地里帮忙,对于种苹果有了最直接的粗浅认识。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的许朝林看见种洋芋包谷远远不如种苹果赚钱,就动员家人多种点苹果。1993年,头脑灵活又肯学习的许朝林了解到红富士耐储存,市场价位高,尽管大家都还在种金帅苹果,他还是买了300余棵红富士果苗回家种。三年后,果树挂果了,初产期,一亩苹果就卖了4000元。看见许朝林的尝试有了结果,大家纷纷改种红富士。2000年,乡里刚刚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他又第一个勇敢尝试,带头为自己的苹果套上了袋。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朝林看见乐居乡的果农在对苹果树进行拉枝改型,许朝林自己看了些书,又向乡农科人员详细了解相关的技术。回到家,许朝林立即对自己的果树实施拉枝改型。拉枝改型技术当时还没有在洒渔乡推广,许朝林就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周围的人看见许朝林把树枝强行拉平,觉得他是瞎折腾,冷嘲热讽的有,善意批评的也有。但是,许朝林相信科技,相信知识,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坚持完成了拉枝改型,他要用事实来证明农民种地也要懂科技才能种出点名堂来。改型后的第一年,第二年,虽然苹果比别人的大,但是产量没有明显的增长,那些只注重产量、嘲笑他瞎折腾的人奚落他说,苹果再大,数量不多,还不是白费劲。许朝林没有气馁,因为尝到过科技甜头的他,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等待硕果盈枝。到了2004年,经过改造的苹果树果然没有让许朝林的汗水白流,这一年,进入盛产期的果树大获丰收,外观好,色泽鲜,味道甜,产量高。当年,8分地的苹果,就卖了1.4万元。当时,周边地区的人来他的果园参观,看见一行行果树整齐、规范、有序,都佩服他的勇气,欣赏他的管理,称他的果树是大桥村的“风景树”。在事实面前,当初那些批评他的人折服了,也相信种地不仅仅是靠天吃饭,更重要的还要依靠科技。人们纷纷向许朝林学习拉枝改型技术,许朝林不计前嫌,热心的教给大家相关的管理技术。
这个时候,了解到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都把苹果种植当作一项产业来抓,而且对他这样愿意运用科技的种植户在科技上给予许多扶持,许朝林看到了种植苹果的前景,就把家里的稻田也改作旱地种上了苹果,加上早年自己开荒山种下的果树,到现在,许朝林的8亩多土地,基本种上了苹果,有4亩多进入了盛产期。而且,考虑到销售市场,不断更新苹果品种,引进了108、2001等新品种,发展了早、中、晚熟各类优质品种。
在苹果种植上干出了名堂的许朝林,成为乡里苹果种植示范户和苹果辅导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让大多数群众提高种植水平,许朝林经常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然后把学到的新技术无私的教给大家。据乡农科站的同志介绍,在许朝林的带动下,许朝林所在的大桥村9社的百余户农户,开始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最低的,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同时,许朝林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方面的推广运用,辐射带动了周边300余户种植户,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10余年与土地的对话中,相信科技,改变了许朝林的生活。这些年,他在当地最早引进红富士,第一个运用套袋技术,第一个对苹果拉枝改型,这样的勇敢尝试和创新,让他的四口之家人均收入2.5万元,让他有能力让孩子进城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第一个买了私家车,成为当地第一个开着车到果园劳动的农民!科技铺就致富路,汗水浇开幸福花,发展种植业,让许朝林的人生风景树枝繁叶茂,硕果盈枝。洒渔乡像许朝林一样的种植示范户还很多,我们相信,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了党委政府的引导,有了示范户的带动,将会有更多的人,依靠科技,让自己的土地秀木成林,风景如画。
(杨琼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