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新闻

天地广阔任翱翔 满腔热忱报桑梓

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7-02-25 14:58  作者:赵磊明  责任编辑:

 

张伟是有工作单位的。在1991年8月,他从昭通市农业广播学校畜牧系毕业,分到昭阳区的田坝乡畜牧站工作。然而,他想要创建自己的事业,想要过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生活。结果是在田坝乡工作不到一个星期,就依然抛弃了“铁饭碗”,回家乡开始了农民的生活。跳出“农门”又返回“农门”,光是这勇气就让人佩服。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眼里,当农民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张伟选择当农民是想发挥自己的专长,慎重考虑后,他选择了发展养猪业。在家人的协助下,他在家里的承包地里建起了20多间猪厩,从四川荣昌引进20多头优良种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引进外地猪作为种猪饲养,推广科学养猪,当时在整个昭阳区还是首家搞。当地群众祖祖辈辈养的都是本地的黑毛猪,开天辟地的有人养外地的白毛猪,一度时期他成为乡间的“新闻人物”。可结果张伟成功了。品质优良的荣昌猪下崽了、满双月了,乡亲们买去饲养说比本地猪长得快了。事实也说明张伟选择养荣昌猪是正确的,现在荣昌猪早已是昭阳区农村最大众化的、最普遍的饲养品种。

1993年,张伟看到了发展苹果的巨大潜力,又开始走种植苹果的路了。一开始就是“大手笔”,家里的好田好地全换成了山地。集中起来有13亩左右,全种成了苹果。张伟告诉我,种一亩包谷、洋芋,收入不过400至500元,而种苹果,收入在3000到6000元,翻了几倍。种植苹果要几年后才投产见效益,全种成苹果,一家人难道喝西北风不成。聪慧过人而又好学的他走的是条新路――高密度种植法。种成1米乘1.5米的距离,一亩地种500多株,采用环割、喷施矮化剂等措施促进苹果形成花芽结果,两、三年苹果亩产就达到2500公斤左右。以后随着果树的长大,逐年挖了移栽到其它地里。这种种植方法投产早,见效快,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多群众纷纷向他取经,他也毫不保留。这种种植法很快在当地推广开来。近几年来,他家种的10亩苹果,通过采取疏花、疏果、套袋、铺反光薄膜等科技措施实行无公害生产,提高了苹果品质,每年收入都在5到6万元。由于推广科学种植苹果方面有突出贡献,乡党委政府授予了他“党员科技示范户”荣誉。在区、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扶持及他和当地几个苹果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米田、期米古两个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苹果,成了洒渔乡苹果园区最大、万元户最多的地方。年收入上1万元的多得数不胜数,村里的小洋楼一家比一家建得漂亮。

苹果要变成钱,必须成为商品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为让辛辛苦苦种出的苹果卖上一个好价钱,张伟开始学着做起了苹果生意,将收购的苹果用车运到昆明、贵阳等地销售。时间一长,就探索出了很多经验,结识了很多朋友。

2005年,张伟看好家乡万亩连片的果园,认为是吸引城市人下乡观光旅游的一大优势,就修通了到园区的公路,投资30多万在山上自己家的果园里修建了一幢3层楼房的别墅,精心装修后取名为“大地山庄”,走了依托万亩果园发展果园观光旅游业的路。“大地山庄”内部装饰典雅华丽,打理得整洁清爽,站在阳台上即可欣赏到数千亩山地果园美景。自己居住,同时向游客提供餐饮、棋牌娱乐等服务。许多城里人去玩过后羡慕不已。

种出好苹果,还要卖上个好价钱,才能多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9月,张伟筹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专营昭通苹果的“大地果品商贸有限公司”,大量收购乡亲们生产出的优质苹果,精心包装后,销售到昆明、贵阳等大城市及河口等地。由于他诚实守信,从不缺斤少两,连苹果箱用的都是公司定制的,印有自己的商标、地址,颇受顾客信赖。逐渐与昆明、河口、蒙自等地的客商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生意越做越好。销售额逐年上升,2005年销售了1600多吨,2006年销售了2000多吨。在2006年民运会参加昭通优质商品展销活动期间,就销售出了6000多箱。

洒渔乡是昭通苹果的主产区,全乡种植苹果4万亩左右,是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洒渔乡苹果产业”。2006年9月,张伟在区、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洒渔苹果协会”,他被推选为会长。协会团结了洒渔乡种植、销售苹果的精英及生产苹果包装箱的老板共90多人。协会把洒渔苹果的种植、销售连为一体,推行无公害苹果种植,逐步规范苹果种植技术和营销市场,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接起来,真正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引领苹果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带动更多的果农致富。协会成立后,张伟和大家一起做了大量工作。仅去年的冬季修剪,张伟和协会的60多名会员与区农业局、乡政府配合,义务投工投劳1000多个,沿昭永公路沿线,为大桥、三台两个村群众修剪果树上万棵。

洒渔乡的苹果交易市场是昭通最大的,每到苹果上市的7至11月,热闹非凡、沿路为市的苹果市场往往使昭永公路的交通瘫痪,有时一堵就是几个小时,严重阻碍了交通,也妨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了乡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修建新的市场、让出公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修建市场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市场经济自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经过反反复复的思想斗争、论证,2006年年底,张伟联合了9个股东成立了昭辉公司,共同投资兴建苹果市场。公司出资,由政府征地后交给公司建设。新建的苹果市场长420多米,占地27.46亩,中间是街道,两边建门面。预计可建每间6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180多个。目前,苹果市场的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张伟告诉记者,为保证被征用土地的农户的利益,公司每个门面让利1.5至2万元给群众,涉及的56户群众共购买了81个门面,今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将从种地求生存的状况改变为从事商业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无商不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苹果市场的建设无疑将极大地推进洒渔苹果产业的向前发展。

张伟说,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他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要不是土地承包到户,他没机会走种植苹果之路;要不是国家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之路,他没机会做苹果生意。他说,把洒渔苹果协会的宗旨确定为“唯有真心实意,方能带动洒渔苹果产业的腾飞”,就是想真心实意地把洒渔苹果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张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辽阔博大的大地上走着,他的设想的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正在变成现实,他的路也越走越宽广……

(赵磊明文/图)

 


微信扫一扫查看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