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03-27 16:32 作者:世超 王波 责任编辑:
长期以来,地处渔洞水库径流区的昭阳区洒渔乡居乐村后山12社的32户群众,由于自然、经济、交通等先天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较为滞后。有民言曰:“下雨是泥塘,出门是粪塘,饮水是泥浆,到处是烂墙,厕所难下脚,牲畜不进圈,能源上山砍,柴草做燃料,一烧满屋呛。”人畜同受罪等困境现象随处可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渔洞水库径流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尽力尽快地彻底改善洒渔后山12社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治理好渔洞水库径流区的生态环境。市、区林业局经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紧紧抓住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的历史性机遇,投资10余万元,对洒渔后山12社的32户村民进行了以农村能源建设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施了“十个一”建设试点工程,即每户一口沼气池、一个卫生厕所、一间卫生畜圈、一间卫生厨房、一口节柴灶、一条小水泥路、一个囤粪坑、一套整洁住房、一则乡规民约、一条增收致富路。
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现在的洒渔后山12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庄扮靓了,农家洁净了,农业发展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因穷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穷山村的巨变着实让外村的群众羡慕。后山12社的群众自豪地说,“沼气就是财气,沼气就是福气,再加上节材灶的好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平时,用沼气煮饭照明、节材灶煮牲畜食,省时、省柴、省煤、省气、省电、省经济。沼液用来施肥,还可增肥、增产、增收、减少开支,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粪便污垢有了归处,净了院落,美了家园。”
市、区林业局对洒渔后山12社所进行的以农村能源建设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良性效益,找到了渔洞水库径流区生态治理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最佳切入点,群众受益很大,反映极好,为下一步的渔洞水库径流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扶贫开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样板。这个昔日被当地人称为“姑娘莫嫁后山村,土房野菜加木炭”的落后小山村,已成为了一颗亮丽的明珠、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正常有效地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处理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确实得到实惠。通过市、区林业系统对洒渔后山12社进行的以农村能源建设为纽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功典范显示,发展农村能源建设,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能够促进全面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其意义重大、深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沼气池、节材灶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昭阳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其日趋成熟的技术和科学实用的模式,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林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世超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