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03-22 09:30 作者:赵清俊 责任编辑:
失业――困惑中柳暗花明
1993年,昭阳区旧圃镇的王胜,毕业于云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后被分配到了葡萄井酒厂工作,1996入党后,更是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身先示范,赢得领导的赞赏和同事的好评。然而,酒厂改制后,王胜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正当王胜为寻找出路急躁不安的时候,《半月谈》上的一则致富信息令他喜出望外: 獭兔是一种皮肉兼用兔,皮是制造高级服装和装饰品的重要原料,肉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深受欢迎的食品。利润在养殖行业中是很高的。而且饲养獭兔在出栏之后,无需再购买仔兔,而是自繁自养,十分便宜。于是王胜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闯出一条獭兔养殖的成功之路,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
创业――阳光总在风雨后
看准了路子,明确了方向,王胜找到了本厂的5名下岗工人,全面的分析了这个投资小、见效快、耗料少、获利大的节粮型产业。于是,六个人为獭兔养殖之路开始了艰难的行走,立即分工行动,找档案,查资料,学技术。他们先后到昆明、四川、山东等地参观学习獭兔养殖技术,向专家讨教经验。
参观学习回来后,一个实质性的棘手问题却摆在了面前――资金。种獭兔成本高,每人下岗后退了一万多块钱,大规模的养殖谈何容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6个人通过商量,决定采取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滚动式发展不断壮大规模的发展思路。他们化了3万多元,购买了20只獭兔,由于没有场地,喂养在8平方米的炭房里面。根据獭兔的生活习性,兔舍应建在通风、干燥、向阳、易排水的地方。喂养和管理技术的滞后,第一年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在其他几个人对獭兔养殖渺茫灰心的时候,王胜不断的鼓劲加油,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养殖规模,在周边逐步推广,成辐射状发展。六个人东奔西走,找熟人、朋友、亲戚借钱筹备资金。在筹备资金过程中,一些亲戚不赞成,朋友不支持,还遭到了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和无情打击。其中两名下岗工人在前途渺茫,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退出獭兔养殖的行业。王胜在门前栽了一棵腊梅让精神不倒,在兔舍上挂了一幅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自我勉励,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向亲戚朋友找借,政府提供的“小额信贷”,2003年10月30日云南昭通天乙养殖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占地面积2700余平方米,注册资金50万元,兔舍4500个,专职饲养人员18人,基础繁殖种獭兔700余只,年出栏优质种獭兔20000余只,形成了“饲养规范化、饲料颗粒化、饮水自动化、免疫程序化”的饲养繁殖体系。省委副书记王学仁,昭通市和昭阳区领导到场祝贺。王胜激动不已,心想,一定不辜负省、市、区领导的关心和厚望,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品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科技――打开致富的大门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深入了解行情,克服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公司买了两台电脑并上了网,查找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动态。在网上,王胜有幸认识了江苏省农科院教授张正华,经常打电话向张教授咨询、请教有关獭兔的饲养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参观取经,网上学习,向专家请教,大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通过网络向外发帖子,让喂养的獭兔四面八方的“奔跑”,跑出昭通,跑出云南,跑向全国。目前公司已在鲁甸、镇雄、大关,曲靖市的会泽、宣威,贵州毕节等县(市)建立了养殖基地。公司已同中国金狐草有限公司签订了营销合同,产品销往江西、江苏、河北等省市,屠宰加工的兔肉销售往昆明、四川等地。2003年,公司销售獭兔8000多只,2004年销售20000多只,2005年50000余只,获得利润50多万元。
带动――万紫千红春满园
公司本着立足昭阳,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獭兔致富新路子,及时培育或引进新优品种,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为抱怀疑和观望态度的群众打消了思想顾虑,用诚信和科技打造百姓致富的翅膀。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胜想到了周边致富无门的群众。
王胜还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生产经营养殖模式,把广大农户纳入以公司为龙头的“节粮型”产业中,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投资分散、技术落后、市场开发能力弱以及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为了解决农户想养殖獭兔而没有本钱买的突出问题,王胜采取了建一个笼位补助10.5元,每组獭兔(一公三母)先预付50%的款,商品兔出售后付清所欠款项的方式,选择部分文化高,善经营,懂管理的农户进行扶持。这种方式减轻了农户的经济压力,确保发展一户,成功一户,又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了使养殖户降低风险,解除后顾之忧,公司采取分散饲养,集中管理。23名员工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分别对养殖獭兔的农户进行技术辅导,喂养指导,定期收购,上门服务,为养殖户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同时以每公斤12元的保底价回收。
到目前为止,公司发展到了300多农户,最多的每户养殖獭兔达100多只。按照每组獭兔30天出栏一窝,每窝6-10只,每年10窝,每只獭兔3公斤,每张獭兔皮销售价为30-40元,公司回收一只獭兔农户可获得15元的利润。黑泥地村的陈明原来帮人跑大车,得知养殖獭兔是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后,也从公司进了5组獭兔饲养,现在发展到了10组,并且带动了村里的农户。
王胜满怀信心地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獭兔养殖前景可观,我们将一如既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赵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