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阳信息网 更新时间:2006-02-02 13:48 作者:赵磊明 责任编辑:
2005年,我区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劳务输出渠道不断拓宽,数量不断增加,创造了一次有组织地向新疆输出上千人的新纪录,并两次向广州毅力集团、四川绵阳电子工业学校订单式输出600人。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近12万人,实现务工净收入3.6亿多元,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加强领导 建立机构 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我区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在农民。只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改变农业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基于这样的认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加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工程来抓。由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曹阜忠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吴太波任副组长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领导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劳务输出工作有序展开;并设立了昭阳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的建立健全,搭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平台;认定了昭阳区职业培训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提高农民技术、技能,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打下了基础。
为摸清家底,便于管理,2005年7月,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召集25个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召开会议,布置全区劳动力摸底调查工作。在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摸底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为昭阳区编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得到了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的好评。
采取措施 开创劳务输出新局面
我区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核心;以输一人富一户,输一批富一村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农村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外输、内转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的原则,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路子,逐步做大做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我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已逐步形成了管理规范、流动有序、多元化开发的新格局。
我区通过召开会议,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外出务工先进典型等,全力营造外出务工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农民外出打工挣钱。通过宣传,广大农民逐步树立了“走出家门天地宽”、“外出打工光荣,在家等闲受穷”等新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的顺利开展。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的实际,我区确定了“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再输出”,根据不同的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培训,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2005年,先后举办引导性培训120多期,对外出人员进行了外出务工生活常识、劳动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培训人员11100多人;举办了2期基本技能培训,共培训了350人。通过免费培训,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提高了输出质量 。
为达到“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我区一是严把用人单位关,对劳务信息认真筛选,对用工单位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进行考察、分析。输出时与用工单位签订协议,与每个外出人员签订外出务工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防止意外发生;二是严把务工人员选送关,在输出劳务人员时,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确保把思想品德好、愿意吃苦、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人输送出去;三是严把巩固关,输出后经常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以人为本 为外出务工人员当好坚强后盾
我区在组织劳务输出中实行特事特办,公安、计生等相关部门以最短的时间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了身份证、计划生育证、务工证等证件;建立了外出务工档案 ;从信息收集、合同签订、招收、体检、培训、输送等各个环节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实现由分散、自发、盲目流动逐步向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外出务工。为保证输出人员的旅途安全,又派出公安、医务人员全程护送。对输入较多的用工企业派专人驻厂协助管理,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2005年8月,我区一次性有组织地向新疆输出1024人,区委、政府派出了以区政协副主席龙兴勇为代表的12名干部到建设兵团驻场管理。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由各乡镇办事处的劳动保障事务所专门负责富裕劳动力的培训和管理。 二是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凡是我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都分批次进行就业前短期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外出务工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生活常识等培训。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编印了《昭阳区劳动手册》,对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或劳务输出人员每人各发一本小手册,以便他们进城务工和外出务工时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常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为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编印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手册》等资料,不定期地在四城区设点宣传。2004年以来,共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手册》6000余册。
劳务输出 富民兴区的又一支柱产业
2005年,我区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区委、区政府为降低灾害损失,切实帮扶农民解决困难,增收收入,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政府办、人劳局、驻昆办、农村人力开发办人员到新疆考察。多方考察协商后,区政府与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106团(芳草湖农场四分场)达成了输送2000名拾花工到新疆拾棉花的协议。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村人力开发办精心组织,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局等部门大力配合、通力协作,共派出护送人员和驻场管理人员53人,分五批输送了1024人到新疆芳草湖农场进行为期2个月的拾棉花工作,务工人员带回了10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实现了“输出救灾,输出帮扶”的目的,也为我区组织大规模输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统计,2005年我区累计转移劳动力118000人,新增转移24195人,实现务工纯收入3.5亿余元。 外出务工者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务工种类有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比在家务农人员高出1049.20元,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868.45元,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成为富民兴区的又一支柱产业。“要致富,输劳务”已成了我区干部群众的共识。
据了解,下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培训、输出力度,每年重点培训新增劳动力中的初、高中毕业生2000人左右;在现有已转移10余万人的基础上,实现每年新增转移 5000至8000人的目标。
(赵磊明)